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艺闻

不同的视角

专访奥地利艺术家格哈德·古特洛夫

  不同的视角

  专访奥地利艺术家格哈德·古特洛夫

  ■本报记者 唐永明

  由奥地利联邦总理府、浙江省美术家协会、艺术浙商委员会、浙江赛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不同的视角——奥地利艺术家古特洛夫艺术作品展”于11月5-12日在浙江赛丽美术馆举办。

  格哈德·古特罗夫,1944年生于奥地利利布尔根州。1962-1970年就读于维也纳美术学院。1966年作品《机械风景》获得学院最高奖。1970-1971年在罗马凭借《斗兽场的变化》获得为期一年的奖学金。1973-1976年创作《向弗美尔致敬》。1975-1979年在萨尔茨堡国际美术夏季学院担任“绘画及理论”部负责人。1999年获奥地利科学与艺术荣誉十字勋章;2002年在大纽约地区获得高级研究奖学金;2007年在奥地利荣获“教授”头衔;2015年被授予“意大利团结之星”骑士荣誉勋章。

  格哈德·古特洛夫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奥地利艺术家,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他的作品就被持续地在奥地利国内以及墨西哥、土耳其、瑞士、西班牙、乌克兰、埃及、南非、埃塞俄比亚等众多国家以个展的方式予以展示。2000年和2008年,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和宁波美术馆也曾先后举办了他的个人作品展览。

  然而,理解古特洛夫的作品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维也纳历史博物馆原馆长罗伯特·魏森贝格曾经给出的评价:“进入古特洛夫的画面并不容易,视觉的第一印象并不吸引人。无论从主体还是从色彩上看,它们充溢着严肃而有节制的理性思维。大约只有对绘画质量颇内行的人方能过其第一关,这并非人人皆能之事。”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版画家协会主席孔国桥认为:古特洛夫的作品并不是我们在一般意义上所能理解的绘画作品。无论是他的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还是其小幅的麻胶版画系列作品,均弥漫着一种浓烈的科学研究般的气息而鲜有一般艺术所强调的感性与随意。

  弗美尔、凡·艾克、贝里尼、提香、丁托列托、勃鲁盖尔、伦勃朗、席勒这些西方历代大师的经典作品,成为了古特洛夫的表现对象并被加以了科学分析一般的解构。即便是出现在他的《静物》系列中的“物”,也如同是科学研究的对象那般显现出一种冷漠与理性的距离——科学融进了古特洛夫的艺术,以至在欧洲,他也获得了诸如“绘画学者”、“充满思想的艺术家”这样的评价。

  11月5日,记者专访了正在杭州举办展览的古特洛夫,借助翻译和他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记:据了解,您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中国举办展览,为何再次选择中国,选择杭州?

  古:中国幅员辽阔,面积差不多与欧洲相等,在中国举办一两次展览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是个古老文明的大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杭州是座世界闻名的城市,尤其是在G20举办之后。在这里肯定会有许多我的朋友和知音,能够得到浙江赛丽美术馆的邀请,我感到非常荣幸。所以我选择了杭州。

  记:喜欢杭州这个城市吗?对这个城市有些什么感受?

  古:杭州印象最深的当然是西湖,虽然初次来到杭州,但美丽的西湖与湖畔的山水美景让我向往着迷,流连忘返。另外,杭州这座城市对艺术家的尊重,让我非常感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有很多的美术馆、博物馆,并且将历史的积淀与厚重的文化相结合,让我非常敬佩。昨天刚去参观了西湖艺术博览会,展厅里的艺术氛围非常浓郁,中西文化的交流,传统文化的传承、彰显,都做得很好。中国艺术家不论流派、画种,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基本功都十分扎实,希望明年的西湖艺术博览会有我的作品呈现给杭州市民。

  记:这次展览取名“不同的视角”,您是以怎样的视角来表达自己的艺术?

  古: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都会通过不同的途径与艺术载体来传递个人的内心世界。尽管形式不同,有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水粉等等,最后创作出的作品风格也是各不相同。中国艺术家用古老的书法、绘画、诗词等元素来完成一件作品,而我的方式则是对大师的名画进行认真的科学的研究分析,用科学推理包括物理化学等因素的研究,去推测分析一些名作当时画家创作的环境,创作的客观条件。再带着研究性的思维去解构,进行创作绘画艺术和观察周边的事物,如立体、平面、视角的变化,光线的差异,光线的强弱,经过数百次的观察绘画来完成一件作品。其实,从毕加索到塞尚同样都是通过不同的视角,去寻求创作的灵感与素材的。

  记:我们知道,东西方的审美有一定的差异,但对美的追求和表现是相通的,您认为创作一幅优秀的作品最重要的应该是什么?

  古:中国画讲究留白与韵味,外国艺术家则通过色彩、光线来塑造艺术形象。创作一幅优秀的作品我认为需要不断深入地去观察、体验、分析。我曾经数百次到罗马斗兽场,佛罗伦萨去反复观察和画画,观察多了自然会有很多感受。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一定会有好的结果。莫奈以睡莲为内容的代表作品就是他经过反反复复无数次观察体验,才创作出这样满意的作品。

  记:能简单谈谈您的个人追求吗?

  古:我一心一意在努力创作自己的作品,我不是高产画家,一年中没有几幅作品可以诞生。因为自己喜欢艺术,又没有条件去收藏艺术品,所以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创作作品来完成对艺术的热爱。

  记:有什么话想和美术报的读者说吗?

  古:非常感谢中国的读者对来自欧洲不同风格的艺术品感兴趣。为此我很感动。很感谢能与中国观众在艺术上进行交流,艺术是无国界的!


美术报 艺闻 00004 不同的视角 2016-11-12 美术报2016-11-1200019;美术报2016-11-1200020;12977449 2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