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育

“链式美术教育”成果推广

美育“平湖模式”如何寻找创新点

  创设情境

  让学习真正发生

  核心素养时代,美术课堂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怎么重构?让我们走进全国、省美术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和名优教师的课堂,看看他们课堂转型的探索。

  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主任尹少淳教授认为,要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以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对知识、技能进行选择和获取。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堂中,全国一等奖获得者马上的《四季的色彩》,巧妙将《早春之路》《白桦林》《金秋》《冬猎》等名作串成欣赏主线,在聆听、闭眼、想象、漫步、作画体验、细节赏析中感悟情感与意境,感受画家笔触的变化美;浙派名师、杭州李国芳校长的《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吴冠中》以“竞拍猜价”激发学生对欣赏内容的吸引,以点、线、面等绘画语言的发现,引导学生赏析、品味和体验艺术大师作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浙派名师、杭州富阳徐华明的《苏州园林》,让同学们在报告厅门口走了一段“曲径通幽”后,体会了转过小窗后的“豁然开朗”的意趣,随后徐老师化身园林导游,带领学生领略江南园林风光,感受当地人们的生活,品味园林之美。正如教师所言:“断尘造幽境,闹市出桃源”。

  在其他学习领域的课堂中,老师们同样关注有效情境的创设,为核心素养发展铺垫。平湖赵永华的独特构思——两个桔子的诱惑,吊足了同学们的胃口,大家用言语表达,用墨痕水迹表现,香气四溢,妙趣丛生;浙江省初中课堂教学评选一等奖获得者吴海英的《戴上你,杜桥眼镜》,结合地域与时代特点,是一节中国杜桥眼镜设计体验课加广告宣传课。杜桥眼镜的货架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逛了一回商场,顺利进入了学习情境。用铅丝弯转造型,设计眼镜框,过了一把镜架设计师的瘾。有意思的是一位同学设计的眼镜框在匆忙退场时落在了会场,过后他悄悄地返回来找寻,真是意犹未尽;平湖市美术教研员冯国健的《丰碑》一课,农民工的淳朴艰辛、吃苦耐劳在同学们的笔下徐徐展现,中锋勾形,侧锋皴擦,干湿浓淡的渲染,在冯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整张整开的水墨人物画落墨成幅,在全场灯光熄灭,地上投光灯开启的时候,会场里的师生们仿佛听到了矿洞里、工地上起早贪黑的作业声,有种身临其境的震撼。冯老师精彩的设计,加上城关中学扎实开展的针对初中学情的美术课堂教学,把课堂展示活动推向了高潮。在收拾工具材料的时候,一位山东的老师追问:“你们开的国画课,是班级常态课,还是拓展课?看起来没有手生的,每位同学都画得很完整,非常棒!”

  拓展性课程进课堂

  让更多孩子去体验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根据分类建设拓展性课程的要求,美术作为体艺特长类拓展性课程的主要承载体,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雅的生活情趣。经过十多年美术校本特色的探索,每个学校以美术特色创建为抓手,在课程构建的同时,关注课堂的常态化实施,让基于社团实施的课程进常态课堂,使更多孩子体验拓展性课程的魅力。

  来自钟埭中心小学的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彭晓宁的《布印·江南》,选用平湖当地土布为媒材来设计猫咪作品,既有江南水乡之味,又不失孩子天真童趣。课堂在江南秀美的意境中展开,以一个猫咪立体造型的形来进行意态表现。全国优课获得者、平师附小马国强带来的《青铜器》,从青铜器制造工艺、样式、纹样等逐层推进,最后通过拓印青铜器残片纹样,激发孩子们对青铜器研究的兴趣,感受版画拓印课程的特色。徐亚琴的纸版画拓展课《版韵石桥》,通过抓取江南水乡古桥局部特征,分析其特有的肌理和层次美感,尝试纸版画的创作,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最后压轴的是来自东湖小学的嘉兴市学科带头人戚中良的《美哉,宋体字》,他以拣字、排字、印字、品字、悟字五个过程,赏析匠心独具的活字,品味极具艺术美感的宋体字,在时空的交融中让每一位孩子感受了中国文字独有的文化魅力。

  地域文化资源

  演绎课程创生

  江南水乡的老街,乍浦山湾的渔村,蓬勃新建的新农村,服装之乡的服装边角料……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域资源与文化。平湖市的美术老师们从地域资源中寻找课程开发的切入点,不断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校美术特色课程。走进学校的现场参观,让山东的老师们享受了一场美术拓展性课程开发的视觉饕餮盛宴。

  大家首站来到了毗邻大型造纸企业的纸艺特色学校——行知小学,环保时装、纸泥陶韵、千人手印、沥粉画、纸浆画等众多作品,全都是“纸”的衍生品,吸引了参观老师的眼球,他们驻足留影后围着美术老师追问,“这个‘陶罐’是怎么用纸做出来的?”

  当湖中心小学教室墙上《星月夜》《向日葵》的作品,让老师们眼前一亮……孩子们用撕贴、卷纸等方式,将一张张旧报纸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报纸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变废为宝,创意无限。同样,位于中国服装之乡的新仓中心小学,大家在布艺工作坊前看到了《花》《快乐的仓小人》《江南民居》等废旧牛仔布的再生传奇。布贴装饰画、小靠枕、小包包,甚至于一场农村孩子的时装秀,所有服装也全部来自于这些废旧牛仔布,看完精彩的时装走秀,老师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奖。

  踏着古街石桥老树的风韵,步入新埭中心小学,在瓦当遗韵、石桥、老窗、茶馆的版画大展厅,在“泖水长廊”版画特色环境布置中,来宾老师们久久地注视于作品前,细细品读。而一河之隔的新埭中学的学生用陶泥制作了新埭老街,用纸板再现了美丽的新家园、新农村,以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山湾海边的乍浦小学,单色沙、彩色沙、线描沙画等“沙玩艺”特色课程,让平凡、普通的“沙子”说话。天妃小学,以渔乡陶艺切入,老师们相机里陶艺陈列室的佳作,记载着渔乡陶艺的质朴、天真。陶艺大课堂、陶艺节,校园随处可感受到学校文化最显著的陶艺基因。漫画可以画在麻布袋上,也可以用报纸撕贴后创作,运用身边的材料表现有乡土生活气息的漫画,漫画还可以这么创作,林埭中学的乡土漫画让大家再一次脑洞大开。

  夜幕降临,钟埭中心小学门厅的织布机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江南的织布机到底蕴藏着怎样的奥妙呢?答案就在美术工作室:利用土布不同的色彩将门、讲台装饰成了蒙德里安的新构成,土布制作的小挂件、挂饰,小巧可爱,民间土布散发的乡土味是如此的醇厚。

  课堂教学研讨的承办学校——平师附小和城关中学,版画和水墨、水彩的美术展室,吸引了老师们午间参观,这些作品虽稚气未脱却生气盎然,无论是墨色酣畅的水墨画,还是水色淋漓的水彩画,或是各类版画作品,都生动再现了孩子生活,闪烁着艺术的光辉。

  链式美术教育:

  是指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各教育元素间存在着关联,从关联的连结点着手,联接学生的知觉体验、视觉经验、情感表达、文化理解、价值判断,实现学生在不断的关联中进行认知建构,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美术教育方式。

  (朱敬东,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冯国健,平湖市美术教研员)


美术报 美育 00019 美育“平湖模式”如何寻找创新点 2016-12-10 12993004 2 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