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泼彩画双年展暨学术研讨会
中国画泼彩画双年展暨学术研讨会
栾根玉(主持人,中共昆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昆山市文联主席):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上午我们在美术馆举办了隆重而又热烈的中国画泼彩画双年展开幕式,与会来宾和各界人士聆听了侯北人远在大洋彼岸给我们提出的殷殷嘱托,下午的双年展学术研讨会,进行研讨交流,开展学术争鸣,可谓是中国画泼彩画领域内群贤毕至,众位嘉宾为我们传道授业,传达了真知灼见。
舒士俊(美术理论家):
这次中国画泼彩画双年展,在中国画展里面是一个很特别的展览,而且是非常有开拓意义的展览。因为中国画从传统来讲,以前一贯是重墨轻色,色彩的空间没有开拓,没有打开,所以这个展览具有开拓性。
贺万里(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泼彩山水画是一个综合艺术形态,是综合艺术理念的结晶,我们探讨泼彩山水画,首先定义在中国,因为绘画所追求的是我们民族审美品位。而这个审美品位,最终的提升,要现出一种诗性的情怀,中国古诗那种意境,这是中国古代文化、民族审美的最好结晶,泼彩山水画应该体现出诗性的情怀。但是体现这个诗性的情怀,又不能变成传统的水墨山水、写意山水。因为泼彩山水画还要有当代形态,而这个当代形态的实现,必须引入一个不是很当代,西画、色彩构成学的内容,泼彩如果从这个角度进行探索或者理解,那么我们对泼彩山水画的理念,关于泼彩画的探索就会开出一片新的天地。
王嘉(广东美术馆研究员):
今年的泼彩画双年展,更具有学理上探讨的意义。我们做相关的理论家研究,当务之急,需要理论家来思考和探讨的,其实是关于泼彩画技法的深入研究。
谈到泼彩画的研究,今天我就特别想到三个关键词,一个就是泼彩画的国际化。一方面是我们从事泼彩画创作的艺术家,他们并不局限于我们生活在传统,或者生活在大陆语境的艺术家,他们其实可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创作空间来发展泼彩画。比如说张大千先生、侯北人先生,他们在海外对泼彩画的研究丝毫不影响他们对东方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我们讲中国艺术走向国际,要能够跟国际对话,要能够成为国际艺术语境中的时尚的代表,这一点泼彩画是最有生命力的。
第二点是泼彩画的当代性。我们从事工笔画创作或者水墨画创作,经常会有一个困难,就是怎么创作当下传统语境和传统技法的关系,往往我们处理的不太好,或者处理比较生硬的时候,常常觉得当代性不够,前卫性不够。但是在泼彩画的创作当中,我们受到传统可能带来的约束会比较少,而更多的是艺术家从自己创作经验体现出来当代的视觉精神,这一点来讲,泼彩画是绘画品种里跟当代性距离最近的一个品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于泼彩画的整理和研究,应该说是具有更多的优势。
第三点,泼彩画的创作与国画的传统领域,或者油画、水彩画、版画创作中能否吸取和借鉴哪些因素,成为泼彩画创作有效的组成部分。这一点也是有赖于我们画家和研究者共同推动。比如说今天在展厅里展出的泼彩画作品,其实手法非常多,从图象的风格上来讲,我们看到具有典型传统审美意韵的作品,和具有西方艺术风格,尤其从油画创作吸引营养的作品,成为我们泼彩画双年展的亮点。泼彩画技法的多样性研究,将会成为我们对泼彩画研究的新亮点,也是我们做理论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
宋珮(宋文治艺术馆馆长):
在昆山市领导的支持下,把泼彩画作为侯北人艺术馆,包括在昆山成为一个品牌来延续、拓展,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事情。泼彩画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因为它是承接了传统中国绘画和当代中国绘画的重要转型期,一个代表性的绘画形式。中国传统绘画是不是就被框在所谓的传统路子里?不具备当代性,是不是失去了跟世界其他绘画能够对话的元素?泼彩画恰恰就是一个最好的桥梁,也是一个能够与世界艺术对话的一种语言形式,泼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所在,连接当代和传统最好的一个语言形式。
泼彩画可能会是将来中国绘画转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这是一个新的形态,随着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深入,以及宣传,将来用泼彩艺术形式的艺术家会越来越多,因为这绝对是非常有效的通向艺术大门的途径。我们去分析泼彩画绘画语言、技法,都与我们现在当下的绘画语境是统一的,因为回归到了非常单纯的艺术性话题里,这是一个全世界通行的一个艺术话题。我想在当下一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一定会在中国绘画从传统向当代转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游江(深圳美术馆副研究员):
这次的中国画泼彩画双年展本身来讲,在国内算是首创,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际化的交流平台。我觉得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平台的搭建对中国画泼彩画的推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对于泼彩画当代图式的转变,我们首先明确这个图式并不是一个风格,也并不是一个流派,这里所讲的图式,更多的是我们对艺术创作在头脑中的一种认知结构。泼彩画传统的图式正在发生转变,但是在当代,我们越来越去材料化,把材料作为表达的媒介。泼彩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非常具有本土性,在当代它在进行一些尝试和拓展,融合了现代的观念和技法,是当代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泼彩画的当代图式,我们可以感觉到色彩更加丰富,具有抽象意味,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传统绘画作品。在当代很多艺术家,由于对西方对色彩理论的研究,简单从传统的继承衍生出对色彩、笔墨的空间关系研究,当代泼彩画家在探索着这种色与墨的空间表达。有些人就依托与色彩,探索新的艺术空间,有些艺术家就追求色彩的平面化表达。
胡敏(湖北第二师范副教授):
两年以前,我应侯北人美术馆之约写了关于侯北人泼彩画的研究,他受到西方的影响,但是和波洛克相比,完全可以找出两者的区别。后者是典型抽象主义,就是形式大于内容。泼彩画的内容,表现的内容,作为中国画不能脱离它的灵魂。我研究侯北人的画,发现他很有特点,是典型的文人画家,他的作品当中深厚的文学修养,还有他的意境、理性布局在前面,就是一定要有我之境,这就是造景和布局。不是简单的随类赋彩,我认为他更重要的是以心赋彩,就是用自己主观的情感放在画里面发扬光大,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材料和形式,最后形式一定负载内容,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紧密相融,体现深厚个人的情怀和深刻的文化底蕴,无论是以哪种形式呈现,怎么和西方结合,这个方面是无法去改变的,是一个本质性的东西。
陈浩(程十发艺术馆学术部主任):
泼彩应该更多倾向于手段,而不是最后的目的。中国画的发展,泼墨画的发展是在概括东方思维的历练过程,无论从整体的民族思维,还是从各地的思维,应该说这是一个思维理念的过程。中国画应该从古到今按照增、减,具像、抽象,乃至于意象不停的转换、变化的交融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东方思维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也延伸了追究传统文化发展的各种样式。中国绘画有一点不同的地方,中国绘画允许你有败笔,但是败笔之后,你如何去救它,这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智慧的体现。
无论是赋类赋彩,还是随心赋彩都应该注意两点,对于创作来说,首先用简洁、吸入的表现方式,中国绘画赋予我们独特的思维。第二种在于中西古今创作的情景下,我们既要有文化方面,艺术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也有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坚守。
周长江(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世界上所有的双年展都是从观念出发,不是从方法出发的。有观念领先,由观念带动创作,引导一个世界潮流,由一个无限伸发出来,有无限的可能性,随着生活的往前推进,艺术作品通过双年展的平台,展现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今天这些人,今天这些艺术家怎么想怎么做的。这个双年展的机制是以观念领先,带动创作,由策展人机制作为一个推动方式选择艺术家进行推动某一种观念的。这个方法我觉得如果用在我们传统的方面,要往前推,如果能够推到国际那是更好了。
我希望这个双年展能够一年比一年做的更好,我会关注这个展览,中国的艺术理论非常博大精深,它要强过西方,是我们中国人真正领会的东西,这是我们今天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我们必须要研究前人,必须要在研究前人的基础上,明确今天要做什么。
徐惠泉(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泼彩画这个名字肯定是现在新出来的,它在历史上作为泼墨正式提出来的可能是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书法更早一点,张旭书法的狂草里面也有用笔用泼的现象上面。泼彩不是中国的一个专利,在西方也有很多,尤其是当代中有很多泼彩的概念。波洛克洒点的泼彩,他是运用了泼彩这种手法,加上他的观念,泼彩是在西方的框架里面来进行的。我们所谓的泼彩是在传统绘画里面来进行的。张大千利用了泼彩的手法,但是我们看他的绘画还是在传统框架里面进行的。绘画的手段方面可能跟自己的感情喷发,如果安安静静的,用笔勾线染色,不足以反映他的感情,刘海粟先生,看到黄山的变换,那种云、气、松树、山石,这些东西在他的心里,在他的感知上面,他认为是泼彩的手法表现才能符合客观对象,吻合自己心理,通过这种心理,通过这种手段的反映。
关于泼彩画名称的界定。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绘画本身,我们有一个名字,但是这个名字还是比较宽泛的,哪些画可以作为泼彩画。这个框架里面,我们还可以把这种思维拓展一点,再开拓一点。因为泼彩界定的是动作,泼彩是动作,工笔绘画界定的是工细,还不是一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