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44版:专刊·展事

从我国的美术馆实践再论美术馆功能

  美术馆源于欧洲,纵观它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它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的变化,特别是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增量式的。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从十七、十八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到十九世纪的工业化,再到二十世纪工业和信息化时代,美术馆从神庙到梵蒂冈基督教博物馆、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功能由仅是珍品藏库扩展到研究、展示、交流、对公众开放和教育,是一个由个人、皇家到社会、公众,由库房到公共服务机构这样一个不断延伸、丰富的过程。

  我国美术馆功能早在1986年11月11日国家文化部颁布的《美术馆工作暂行条例》中定义为“是具有收藏美术精品、向群众进行审美教育、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国际交流等多功能的国家美术事业机构。”由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制定的2014年9月15日文化部发文的《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标准》则将美术馆称之为“具有展览、典藏、研究及公共教育和服务功能,不以盈利为目的,向公众开放的公益性”艺术机构。

  众所周知,美术馆脱胎于博物馆,所以它的功能实际上脱离不了博物馆,即使在美术馆蓬勃发展的当今时代,研究者也习惯以国际博协所定的功能圈定美术馆的功能。国际博协在1962年给博物馆下的定义是:一栋永久建筑,为公众利益经营,用种种方法达成保存、研究和提升精神价值的目标,特别是为公众娱乐和教育而展示具有文化价值的物件或标本(举凡艺术、历史、科学和工艺的收藏,动植物园、水族馆等均属之)。公立图书馆、文献保存机构等只要是永久性者都可以考虑以“博物馆”之名称之。①

  1974年再次修订定义(1986年决定沿用),内涵又具体化: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对外开放的永久机构,乃为研究、教育及娱乐目的,且对人类及其环境的物质见证,从事搜集、研究、保存、传播及展览。②

  2001年修改后的定义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研究、教育、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2007年国际博协根据新形势,对博物馆协会章程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博物馆的定义变成了: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从这些定义,特别是最近的博协定义中,可归纳博物馆的功能:一、教育,二、研究,三、收藏,四、传播,五、展出,六、服务。这是国际博协的主张,这种主张建立在欧美大量博物馆,包括世界一流博物馆体制和运营实践基础上,具有权威和较普遍的学术和现实的指导意义。中国的博物馆定义就是参照国际博协的定义。2015年2月9日李克强总理以国务院令(第659号)公布的《博物馆条例》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作为博物馆与艺术相关的一个分支,美术馆自然具备博物馆的各项功能,所以通常人们总是将两类馆的概念合并使用,如张小鹭等著的全国高等学校美术专业课程教材《现代美术馆教育与经营》中美术馆的定义就是沿用博物馆定义。即使文化部早在1986年就对美术馆的概念(包含功能)作出了框定,但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发生的剧变,以及美术馆实践的生动性、丰富性,学术界对美术馆的功能开始了新的探索。王璜生、卢炘等先生认为美术馆有五大功能,即收藏、研究、展示、公共教育和交流。③黄光男先生则认为美术馆应有七大功能,研究、展览、典藏、推广、休闲、资讯、沟通等④。

  从现有能查阅的资料看,美术馆研究者对于美术馆在“研究、收藏、展览、教育”等四项功能上有共识,有的虽然用词不同,但涵义基本一致,如黄光男先生所谓七大功能之“推广”即是“教育推广”。对于他提出的“沟通”实为“交流”,用他的话说就是“美术馆一直扮演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文化及人与时空之沟通桥梁”,因为美术馆与博物馆一样是通过人对作品的认识,能让全世界“唯一诉说共同语言的地方。”这个功能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表现得愈来愈强大。

  黄光男先生提出的“资讯”功能,在当下的美术馆本身而言不是十分明显,美术馆有资讯,能利用资讯网络拓展服务范围,但美术馆的资讯作用本质上是它的传播功能。美术馆的资讯中心就是传播中心。他所说的另一个“休闲”功能,是休闲社会,确切地说是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给已有文化设施带来的影响。至少可以说这种影响不止于美术馆,并且目前还不大。

  就是这不大的影响,也算不上是美术馆的功能,因为它不属于美术馆自身发挥出的作用,准确地理解,应该是美术馆为休闲社会提供了某种程度、某些方面的服务,是服务功能的一部分。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需清楚,美术馆的功能不是无穷的,应该是有限的。它的功能不是社会与时代特点的直接映照。不能说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美术馆功能。革命时代到来并不能说美术馆具有革命功能,电子时代的到来并不能说美术馆具有了电子功能,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不能说美术馆又具有信息功能。即使功能随时代社会发展而变化,但这种变化是美术馆本身潜在功能的显现而已。

  日本博物馆学者吉村典夫对博物馆(美术馆)功能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即博物馆(美术馆)已由传统的RICE(研究Research、收藏lnclosure、维护Conservation和展示Exhibition)转变成新的RICE(休闲Recreation,资讯Lnformation,沟通Communication,教育、鼓励Education、Encouragement)。吉村典夫的新RICE过分强调了博物馆(美术馆)的时代性,有根据生存环境而急于贴标签之嫌。

  北京大学艺术史教授朱青生则认为“美术馆则是一个行为,承托着收藏、保管、展览和教育,又协调着政治体制、经济状态和文化境遇,还解释着来者(观众)、在者(馆中工作人员)、去者(作品和展品的作者)的千丝万缕的意绪、情节、冲突和希望。”⑤朱青生先生从艺术史家立场出发,将美术馆定性为“一个行为”,以“承托”、“协调”和“解释”三个行动语词,阐明“行为”的具体内涵,以“承托”言明美术馆常见的四项功能;用“协调”言明美术馆活动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美术馆活动对政治、经济、文化能施加的影响;用“解释”揭示美术馆与“人”(观众、工作人员、作者)之间的情感、思想的关系。如果说“承托”的是美术馆的常规功能,“解释”的是美术馆的传播学意义,那么“协调”的则是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社会责任。无论是源于体制、来自经济和生于文化的诸多问题,美术馆都应该责无旁贷地予以担当,要正确处理好体制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从而为美术馆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美术馆宗旨和具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经济关系,包括美术馆一切物质上的存在和往来。有经费、资产(设备设施)、艺术品和艺术产业等。经费又可分为政府预算、产业利润、社会捐赠和债务。 文化关系指文化政策规章、文化形态、文化生态、文化主流、文化传统、文化习俗和文化载体等。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还包含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政治体制的不同,应该是世界各国美术馆特点呈现多样、多元化的基础。中国的美术馆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下建立、生存和发展,是国家行政之下的事业机构,是从事文化艺术服务的公益性单位,与企业又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中国的美术馆性质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美术馆不一样,尤其是与欧美的差异更大,所以研究中国的美术馆,一方面要研究“源”,也即西方的美术馆,另一方面又要立足本国国情研究其中的“流变”。只有将二者结合研究,才会看到比较完整的中国美术馆面貌。

  几十年来的情况是我们几乎所有的研究人员,包括管理者都一味向“西”,将西方的美术馆理论统统打包至中国。那种一边倒的观点,一边倒的理念,一边倒的管理模式,甚至一边倒的评价标准,使得中国的美术馆无法凸现自己的个性品格和民族特色。在那种一边倒的大环境下,更可怕的是建立不起自己的管理系统和国际文化话语权。

  中国的美术馆事业性质和隶属宣传部门领导的体制左右着它们的运行轨迹,决定着它们的效益和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地位。也正因如此,中国的美术馆生存能力在强大的体制支持下远胜于中国的画廊和其他体制外的文化艺术机构和组织。在经济高速发展,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大气候下,中国的画廊因游离于体制外,与美术馆比较,其发展并不乐观,在艺术界的能量尚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大量的混合型画廊在私立的背景下混合经营,其经营画家画作和引导藏家的主业被不断挤压。由于艺术品代理制度的缺失,它已根本无法培育画家,它的功能已扭曲或已变异。这或许也是中国画廊的一个奇特现象,但这现象已使中国的文化生存与发展链条产生了令人不可思议的突变。

  画廊热衷于受理普通“好卖”的艺术品业务,画廊的一级市场地位事实上已被二级市场的拍卖行取代。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一些主要由拍卖行业绩走红的艺术名家。拍卖行自然成就了艺术工作者到艺术名家的提升,拍卖行也十分受渴望走此捷径的艺术家的青睐。但是拍卖行的趋利性,又阻断了大部分艺术家的痴想。在我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美术馆是忠实的艺术家之友。全国各级各类美术馆在体制的作用下,业已成为扶助艺术人才成长的无可替代的艺术阵地。美术馆在公益文化事业的范畴里,为艺术家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在美术馆内服务的对象突出为两类,一是观众,二是艺术家。美术馆是通过作品,为艺术家服务的。各地美术馆以服务艺术家为己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策展人也以艺术家及其作品为中心,策划了富有思想和有学术高度的展览。推出了大批当地艺术家,也通过交流、巡回展将一地一区域的名家推广至全国乃至国外,使之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大师。综合考察全国大小美术馆推出新人、育成艺术家、培育人才队伍的举措,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重视举办本土艺术家展览和学术活动。全国所有省、市、县、区地方美术馆几乎无一例外,在功能定位上都突出了为本土艺术家服务,发掘、收藏、研究、展示地方艺术、弘扬光大地方文化精神的宗旨。中国美术馆也以关注本国(包括港澳台)艺术家和艺术现象为重任。有的地方还直接给美术馆下达举办本土艺术活动的硬性指标,有的馆每年推出免费为本土艺术家,特别是青年艺术工作者举办展览的计划。这些“指标”和“计划”有力推动了本土艺术家的创作,使地方艺术出现百舸争流的大好局面。

  二、 重视本土艺术团体和流派建设。美术馆利用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机制,为培植地方艺术名家,常以“抱团”形式,将本土艺术风格相似的艺术家及作品加以归类、梳理,开掘历史文化积淀,展示新风貌,打造新兴艺术团体和流派。如内蒙古美术馆支持的“草原画派”,宋文治艺术馆几十年如一日打造的“新娄东画派”,合肥久留米友好美术馆和亚明美术馆持续支持的“新徽派”,宁波美术馆研究、梳理的“四明画派”,侯北人美术馆组织的“玉山雅集”,以及“新海派”、“新浙派”、“新黄土画派”、“新吴门画派”等等都是当地美术馆工作的中心之一。

  三、重视举办作品巡回展、交流展。全国美术馆年度展览大约有五分之一属馆际巡回、交流展。这些巡回交流展一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一方面宣传了本土艺术家和作品。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美术馆每年都有推荐本土艺术家出国(境)交流项目。宁波美术馆高度重视扶助本市艺术家,一直坚持将市内中青年艺术家推荐至国外兄弟艺术馆(机构)交流。先后推荐青年书画家赴俄罗斯滨海州国立美术馆办展,中青年画家赴港交流,青年书法家赴台展,70、80后画家赴澳门、日本展,青年艺术家进驻奥地利维也纳美术馆、进驻克罗地亚里约克美术馆、进驻法国莱茵堡大学、进驻芝加哥艺术交流中心等等。有力地助推了区域艺术家“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四、重视本土艺术家晋京展。对于我国所有地方美术馆,向国家机构推荐当地艺术家,组织当地艺术家个人或群体晋京展是一项使命,也是一项顺理成章的工作。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每年展出数量可观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区艺术家个展和联展,很大一部分属于京外美术馆推荐展。这些推荐展旨在向全国推出当地艺术新人。国家艺术机构本身也在自主策划一些不受行政区域限制的全国性大展,而且有可能将这些全国性大展移至国外巡展,以此将我国艺术家推向国际,争取国际知名度。

  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北京德美艺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CYAP,自2012年开始,为期5年),是一个扶助青年艺术家作品进入全球知名美术馆、艺术机构等有文化影响力机构,为世界艺术生产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国青年创造活力的艺术行动计划。实施第一年即有135名青年艺术家受扶持。德美艺嘉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董艺在谈到该计划实施初衷时曾有这么一段话,青年“因为资历尚浅,以及很多艺术机构、画廊只愿‘摘桃’不愿‘种桃’,他们中仅有少数人被关注和扶持,大多数则比较孤单,经历着艰难地摸索,因此非常渴望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创作环境。如果这时有专业机构来扶持、推广,带给他们信心和机会,他们可能就茁壮成长了……”“对青年艺术家的扶持和推广是全社会范围内的事,而不仅仅是一些画廊。中国的私人画廊至多只有十多年的历史,很多画廊缺乏对艺术趋势的专业分析与挖掘,难以像国外专业画廊那样准确挖掘、长期培养和有效推广艺术家。”⑥这番话也道出了当下中国的美术馆对扶助青年艺术家所面临的和应有的社会重任。

  近年来许多地方出台扶持奖励办法,鼓励当地艺术家积极参加艺术展事。如宁波市以专项扶持形式,激励艺术家晋京办展。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财政局于2016年8月25日联合印发《宁波市文艺人才培养扶持办法(试行)》文件,规定市内艺术家除了在宁波美术馆办展,到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等举办个人专场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可申请80万元以内的扶持资金。

  五、重视本土艺术生态建设。美术馆通过学术部研究地方艺术史,建设地方艺术史。在当代艺术史的研究中会发现地方艺术生态的缺憾。而这种缺憾,美术馆能尽自己的义务,通过设立年展或届展,着力培育、扶持“短板”艺术种类的艺术家。从展览的书画册出版到学术活动到公共教育全面行动,“短板”艺术就会逐渐摆脱窘境,一批艺术家也会由此走向前台。黄光男先生在论及台北市立美术馆双年展时曾说举办“水墨创作双年展、新展望双年展、现代雕塑双年展等都是强化艺术馆功能的发挥,一则栽培美术创作人才,二则扩大美育成果……”“交流展……又对文化提升、美术人才培养、美育成效与国际了解,具有重大的贡献。”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美术馆所举办年展、届展主要有(附表)。

  这些馆的年展或双年展、三年展是在当地政府、宣传文化部门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展开并固定下来的,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受美术馆精心培育的艺术门类的成长与发展。

  六、重视本土艺术家参与学术。美术馆有频繁的学术活动,美术馆会邀请本土艺术家参与这些活动。本土艺术家可以通过这些活动达到与学术名家互动共进的目的,也使自己的艺术不断处于学术的精进状态。美术馆的这些举措使艺术家成长具有了鲜明的轨迹。有的由艺术工作者成长为年轻艺术家,有的由年轻艺术家成长为知名艺术家,有的由知名艺术家成长为艺术名家、艺术大家。在我国无论是知名艺术家还是著名艺术家,他们的成功离不开美术馆的支持——这是一个毋庸置喙的事实。中国的美术馆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培育艺术人才,扶植艺术人才,简言之,可以“推新”(推出艺术新人、推出艺术新名家)二字概括。

  国际著名策展人、德国门兴格拉德阿布泰格市立美术馆馆长约翰内斯·克拉德斯在接受当代艺术界国际策展人和批评家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访谈时说:“早在1950年代,我就对杜尔纳感兴趣。他是少数能够认真思考美术馆功能的人。他不是那种得过且过、不加质询的人;他会融会贯通,形成一种供我仿效的理念。我一直相信艺术家创造作品,而社会将其转化为艺术品。这种观念,杜尚和其他人早已提出。大多数情况下,美术馆没能意识到这种观念带来的影响。我总是把自己当做艺术的‘联合制作人’……我只是参与其中,作为协调者,协助他们将作品转化为艺术品。如此一来,我就十分清楚自己的工作了:不需要为那些公认的艺术品做些什么。相反地,我感兴趣的是那些还没有被公众接受的作品,那些还没成为艺术品的作品。⑧”约翰内斯馆长非常明确地提出了美术馆有将作品转变成艺术品的功能。作为国际著名策展人他的一席话表明了展览作品来源的方向和策展任务的艰巨性;作为美术馆馆长他的话则道明了美术馆作为艺术殿堂,它对美术工作者成为真正艺术家的重要性,以及对美术作品性质提升的关键作用。美术馆能将尚未被公众认可的作品转化为被公众知晓、接受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品从而受到艺术史专家的关注与研究。这一转化过程就是美术馆工作人员、策展人和研究者乐于见到的成果,它以推作品的形式,履行了美术馆“推新”的职责。

  在画廊和拍卖行机制十分成熟的欧洲,美术馆尚有事实的“推新”功能,在我国美术馆的这种功能特征显然强于欧洲。

  我国美术馆的管理体制、性质、重视临展的工作机制和所面对的书画艺术机构的生态格局,决定了我国美术馆现阶段的功能、职责,它应当具有收藏、研究、展览、教育、传播、交流、服务和推新等八大功能。美术馆管理者要以运动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馆事业,需全面理解、把握美术馆八大功能的内涵与要求,充分发挥各项功能作用,完整履行公共艺术服务的职责,以高度的自觉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注:

  ①黄光男《美术馆管理》文艺出版社P217~P218

  ②黄光男《美术馆管理》文艺出版社P217~P218

  ③王璜生《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中央编译出版社P21;卢炘《中国美术馆学概论》上海书画出版社P23

  ④黄光男《美术馆管理》文艺出版社P7

  ⑤谢小凡《展览美术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P7

  ⑥新华收藏2012年8月3日

  ⑦黄光男《美术馆管理》文化艺术出版社 P87

  ⑧汉斯·乌尔里布·奥布里斯特著任西娜、尹晟译《策展简史》P70

  2016年11月1日


美术报 专刊·展事 00044 从我国的美术馆实践再论美术馆功能 2016-12-17 12995297 2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