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宏篇新境界——《百花争艳向钧天》
■马鸿增 著名美术理论家
今年(2016年)9月,我写了一篇评论沈威峰写意花鸟画登上新标高的文章,重点分析了纯水墨的两幅大画《荷塘月色》和《天爵图》。才过了两个月,他又创作出富丽绚烂的大画《百花争艳向钧天》,让我措手不及,必须另文评说了。
无疑,刚过知天命之年的沈威峰,正处于艺术创造力旺盛、创作经验积累丰富、创作状态极佳的成熟期,或者可以说是黄金期、鼎盛期,尤其表现在对写意花鸟画宏篇巨制的拓展与创新上。传统写意花鸟画的小气度、小格局、小情趣,转换为新时代的大气度、大格局、大境界。这决不是简单的把小画放大,而是饱涵着画家的精神气质、胸襟抱负和扎实工力。他的大画已然形成两种和而不同的画风:一种是以《百花争艳向钧天》等为代表的绚烂恢弘的审美境界,另一种是以《荷塘月色》等为代表的淡雅宁静的审美境界。
长5米、高1.9米的《百花争艳向钧天》,是一件难度大、风险多的主题性创作。其境界,虽仍属绚烂一路,但汇集四季花卉于一图的艺术处理,极易陷入拼凑感、概念化。既往此类画多为数人合作,往往难成佳构。威峰一人独闯,在意境、章法、笔墨、色彩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然而沈威峰却喜欢、甚至感谢这样的挑战。这是他的知音王新潮先生出的题目,因参与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见到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联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如朝阳普照大地,引来文艺界百花争艳春色满园,建议他以此立意创作。这一创意使沈威峰豁然顿悟,激情奔涌,于是纵笔挥毫,笔随心运,取象不惑,半月乃成。
作为一件歌颂性的花鸟画主题创作,具有象征、寓意的特质,为此,画家在构思中有两个突破:一是画面采取突破时空局限的手法,将四季代表性的花卉融为一体,营造出群芳竞放、清新明朗的火热氛围;二突破花鸟画、山水画的界限,融入山水画造境取势的法则,营造出气势恢弘、气韵生动的博大境界。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充满浪漫情调的自然生态审美境界。
品赏此画,艺术语言的掌控与发挥更见娴熟自如。以传统的书法用笔为筋骨,以色、墨、水的交融为神韵,不露痕迹地吸收西画色彩和光感,产生光影变幻的审美效果。整个画境笔飞墨舞,色彩欢腾,洋溢着如笑如歌、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画面稳中求变,繁中求序,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左右两边分别是墨色浓重的紫藤和木棉,支柱般稳住了全局;当中穿插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水仙、山茶、海棠、牡丹、白玉兰、君子兰……虽是姹紫嫣红,碧绿湛蓝,却因水墨的调和而显得沉着统一;布局上则是高低错落,节奏起伏,疏密有致,俯仰生情;最耀眼的是天空一轮朝阳高悬,霞光普照,点出了“向钧天”的主题。《吕氏春秋》说“中央曰钧天”,向钧天也就是向着天的中央,正是一语双关。
《百花争艳向钧天》将绚烂恢弘的风格发挥到一个新的境界,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耐看耐品的艺术魅力,局部细部均有看头。再看长达10米的《荷塘月色》,则以纯水墨的语言创造出平淡幽雅的意境,倾泻出文人情怀,同样耐看耐品。阳光普照与月色朦胧,两种境界,日月同辉,共同呈现出沈威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有感而发、境由心生、开拓创新的本色,这正是沈威峰继续登攀写意花鸟画标高的牢固根基。
2016年12月3日于金陵十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