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52版:专刊·画家

文章导航

画家之梦的萌发

  抗日战争的1940年,诸葛冠伦出生在金华老西市街。等他进到金华二中,是解放后热火朝天之时。“在学校西北角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一座红瓦尖顶的房子,那是美术、音乐教室。上美术课,同学们排队进去,每人取一块画板,围坐静物台前,给我们上课的是劳坚清老师。”诸葛冠伦说,“如果没有劳坚清老师,我不会走上绘画道路。我印象很深的一次,他的一幅雪景就在屋檐下画,刚画完的时候,画面还没有干,飞来一阵雪,落在他的画上,他说‘这些雪点是雪自己画的’。”诸葛冠伦兴起一个画画的念想,就像那些雪落在画上晕染开去,自己心里有个小人儿这么鼓动他,当画家也就成了他一生的志愿。

  在他上初二的时候,劳坚清从中国美院要来一份招生简章,上面有黎冰鸿院长的一幅油画和周昌谷先生的国画《两只羊羔》,这幅作品刚获国际和平奖金,诸葛冠伦对着这份招生简章看了好几天。每周一节美术课对他来说已经太少,每周多出一个下午的美术兴趣小组也无法满足他的胃口,除去文化课的努力,他的课余时间几乎都扎在画画上。

  上美院已经是诸葛冠伦志在必得的事情,劳老师更是不辞辛劳,经常请模特到教室里来,让他们画速写,或者带他们到周边村落写生。“早晨或傍晚是一个画家最忙碌的,那时的色彩丰富多变。”诸葛冠伦说,“而一个人既然笃定心志学美术,便要把它学好。”诸葛冠伦初试过后,并没有立即接到美院附中(即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当年面向华东地区共招36名)的复试通知。因为暑假的关系,他回家等着。结果劳坚清在学校的信箱里发现了他的复试通知书,带着信找到他家去。

  那是一个夏夜,劳坚清让他立马一块儿去杭州,他的父母也是当机立断,允准他去,从接到通知,再到出门,前后只有二十分钟。他们披星戴月赶火车,到杭州又是一番突击练习,经过专业课及文化课的考试,回到金华又是漫长的等待。到暑假尽头,他才收到最后的录取通知书,“那时寄到家里的信件,经常是用废弃的报纸糊出来的一个信封,然后在信封上贴一个地址条,美院附中给我寄入学通知,就是这么一封信。”诸葛冠伦说,“我连看都没看,以为铁定没录取,不然不至于寄来这么一个信封。我妈跟我说,既然寄来了,不妨拆了看看。这一看,不得了,竟然中了。”等他顺利抵达美院附中的时候,人生的另一幕将在西子湖畔拉开。 (待续)


美术报 专刊·画家 00052 画家之梦的萌发 2016-12-17 12995148 2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