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专刊·拍卖

陆俨少:无处不有诗意

  陆俨少:无处不有诗意

  此册作于1975年,在历经诸多时代变迁之后,陆俨少的画风在这一年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陆俨少曾在其自叙中言:“在六十年代以前,我的画风较为缜密娟秀,灵气外露;七十年代以后,日趋浑厚老辣,风格一变。”可见此时其笔墨已与早期大相径庭,笔势和运墨更加自由挥洒,构图趋向于简化,景物设置却更加丰富多变。此册颇可体现陆俨少晚期之浑厚画风,从中可一窥其艺术风格的演变轨迹。

  此画写“辛稼轩词意”,辛弃疾的词或苍茫悲凉,或质朴烂漫,与陆俨少心境有共鸣之处,故常出现在其笔端。在20世纪40年代,画家即曾作过多帧《辛稼轩词意图》,但多以传统之法为之,风格较为淡雅。此册风格多样,或以浅绛,或以水墨,章法巧妙出新,笔墨放达,色彩鲜明,不拘一格,既契合词意,又以独特的表达方式赋予辛弃疾词以新的生命。

  此册二十开作品皆以诗配画的形式而成,一开作画,一开写词,画中不题诗,却无处不有诗意。如《玉楼春·戏赋云山》一幅中,画家以典型的“陆氏云水”之法表现。上幅取俯瞰角度,青峰叠嶂,山势尖耸,四面浮云;下幅树石斜坡,沙滩浅渚,俱隐雾中,一高士、一僧人结伴看山,正是“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画法上,山石几乎不加勾勒,以焦墨横皴加石青、石绿、赭石等重色画出山体,笔墨甚为宽厚、疏放,其飞动之势颇具书法意味。山石树木之间有大量留白,或以淡墨色勾出云气,或不着一笔,其空灵之状与山石的墨块构成对比,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留白亦与繁复粗细不等的山石树木形成丰富的穿插和对照。从此帧看,陆俨少的笔墨较之早期更加润泽浑厚,“留白法”亦更加成熟,结构上并不像早期的峡谷险滩一般复杂,却主体突出,层次分明,可反映出画家晚期对“云水之法”的拓展。

  20幅作品构图不同,画法各异,体现了陆俨少晚期的一些探索性笔法,相通之处在于每幅均意境高妙,与辛弃疾的词意契合。


美术报 专刊·拍卖 00021 陆俨少:无处不有诗意 2016-12-17 美术报2016-12-1700015;12997557 2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