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平:意象之无尽可能
任平:意象之无尽可能
任平最为大众熟知的作品,是电影《金陵十三钗》片名和小说《芈月传》的书名题字。《金陵十三钗》电影的片名,字体叫篆隶,也就是隶书有篆书的构形因素,或者篆书又加点隶书的味道。这种字体早在秦朝和西汉年间就已经出现了。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早就有书法家写过这种字体,并且也有这方面的理论,清朝的书法家沈曾植先生就说过,篆书搀杂一些隶书,姿态就更生动一些。当代写篆隶书体最出名的是陆维钊,任平曾从他而学,这次正好张艺谋的电影请他写这个标题,就用了这种书体。
中国书法经历三千多年,是一门精妙的艺术。在古代写毛笔字是有实用性的,而如今,失去实用性的书法更有利于艺术地位的提升。任平说,书法由汉文化滋养出来,它浸透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学习书法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身是非常有利的。
书法是最中国化的艺术,在现今强调建构中国特色文化体系、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发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应的文化产品的新形势下,书法和书法的文化精神,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对它的研究和利用,将会事半功倍。
书法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心理和情感的“直呈”特点,符合当代人的生活节奏和社会交往的要求,合乎全球化带来的当代人文精神。
书法的艺术元素简单但是造成“意象”的可能性却是无限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一种对于抽象图像的丰富想象力,这是汉字文化培育出来的,“金陵十三钗”在创作时无需完全了解情节,有一个大致了解反而更能发挥创作潜能,因为所有的笔画线条,布局安排,包括用笔用墨带来的飞白,苍劲中带柔韧感,都是不需要和情节一一对应,但又可以给人无限遐想的。总之,当时创作时的心情和技术发挥恰到好处,也是和这部电影恰好有缘分,这大概也是中国书法包含的哲理那些难以言说的东西。
任平认为,书法在现代艺术和日常生活中能起的作用不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而缩小,反而愈来愈大。
除了源源不断进行艺术创作,任平长期以来坚持高校教育工作,发表了有关艺术文化、文字和书法之间的关系、书法在海外的传播等研究成果,组织群众性的书法活动,在书法教育方面做出诸多贡献与成绩。2006年,任平获得了书法界的最高奖项“兰亭奖”。 (整理/李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