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书协书法创作委员会委员楹联展
本报讯 何涤非 由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办,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委员会、杭州国画院承办的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委员会委员楹联展于2016年12月28日在杭州国画院美术馆(杭州北山街38号)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楹联作品84件,琳琅满目,面貌各殊,既呈现了高华富丽的文学辞藻,也集中展现了浙江书坛高水平的创作实力。
楹联,也称楹帖、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它以语言文字的对仗为基础,与书法等艺术一样,是中国哲学阴阳一体二元观念的体现。这种阴阳一体二元的思想渊源甚远,“太极生二仪”,六经之首的《易经》,其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阴、阳分之则为二元,合之则为一体,即《易传》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楹联艺术正是这种“天地之道,有阴有阳”的哲学观念的具体反映。
楹联创作历史悠久,据学者考证,它“肇于五代之桃符”,“至推而用之楹柱,盖自宋人始”,至明、清而发展鼎盛,蔚为风气。它体制简便,却能包罗万象,所以“一为创局,顿成巨观”。它能够以微彰著,“片辞数语,著墨无多,而蔚然荟萃之余,足使忠孝廉节之悃,百世常新;庙堂瑰玮之观,千里如见。可箴可铭,不殊负笈趋庭也;纪胜纪地,何啻梯山航海也。诙谐亦寓劝惩,欣戚胥关名教。草茅昧于掌故者,如探石室之司矣;脍炙遍于士林者,可作家珍之数矣”。因此,为历代文人学者所喜爱,而“大贤无不措意于此矣”。
楹联因需张之壁间柱上,向人展示,所以自其诞生开始即和书法产生紧密关联——其内容须通过书法来展现。明、清以降,楹联则更成为书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载之联语,施之翰墨,成为文人士君子托怀见志的心灵写照。正是基于这一文化传统和创作精神,浙江省书协创作委员会举办了这次“楹联作品展”。
该创作委员会是浙江省书协下属的10个专业委员会之一,如今已然成为省书协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成员大都是活跃在当今书坛的创作能手,是肩负浙江书法创作培训任务的核心群体,是为浙江书坛争得荣誉的中坚力量,更是建设高原、再攀高峰、努力谱写浙江书法强省新篇章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