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懂鉴藏演变史
■叶子(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主任)
传承之道,鉴藏推动了画史的发展;品鉴之性,鉴藏丰富了画论的研究;风格之理,鉴藏促进了画风的形成;创作之鉴,鉴藏规范了画品的确认。中国绘画的鉴藏,是一种包括历史学、文化学、艺术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各种学科组合而成的一门综合学科,远非一般收藏者仅仅局限于书画的真伪、市场的价格、品相的好坏等这些狭隘的功利主义,而是一种继承传统、弘扬文化、传承文明、综述历史的综合学科。而中国绘画的鉴藏历史,正是伴随着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而发展,并呈现出一条绘画发展的主体脉络。
传承之道:士夫画家们对绘画创作的研究本身就是从鉴赏开始的。一件流传有绪真而好的作品,为我们追寻那个时代的绘画风貌,以资引证画史的记载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书画的鉴藏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制度、市场关系和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并为中国绘画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事实证明,如果离开了书画鉴藏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充分体会画史演变的历程,书画的流传就会成为历史,书画的欣赏就无从谈起,书画的传统就此停止。可见,书画的鉴藏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历史的链接,时代的反映,离开这点,中国绘画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品鉴之性:中国绘画理论的研究,固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然而,我们若对其加以深入的考察,其中有不少内容是关于书画的鉴定和庋藏的,正是这些鉴藏理论的阐述,促进了画论的研究,丰富了画论的内涵,成为时代发展的理论脉络。
书画典藏如果对于古玩商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经济价值,那么,对从事书画鉴藏的书画家,尤其是那些士夫文人画家们,则更多的是赋予了书画鉴藏以资佐创作的艺术研究和借鉴传统的学术价值。魏晋以来,随着卷轴画的兴起,为文人士夫研究绘画提供了依据。绘画史上,文人画论的发展与确立,完全与鉴藏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离开了书画的鉴藏,就不可能有文人画论的兴起与壮大。
风格之理:中国绘画风格的形成,最早应从魏晋南北朝肇端,并与品鉴风气的日益盛行有着直接的关联。中国早期这种以品鉴为主的品评风气对画风的影响,还仅仅是停留在个体为主,自宋元以降,尤其是文人士夫画家群体介入书画的庋藏与鉴赏,就更具文化内蕴和审美优势,从而造成了文人画派及其文人画风的蓬勃发展。
书画的鉴藏对画派的形成及其品格的定位也产生了较大的作用。中国绘画史上,流派的形成是个客观现象,尤其是明清以来,派别林立的现象极为普遍,每个流派的形成都有它的来源,这一家的艺术风格为别一家所承继,前者的艺术风格为后者艺术风格的来源。内中既有政治背景的原因,又有经济因素和文化需求的影响,但书画的鉴赏对画派的形成及其品格的定位也产生了较大的作用。不同画派的画家,因其鉴古师学的对象不同而呈各自不同的画风;那么同一画派的画家,也会因鉴古师学的对象相同而各自呈现不同的画风。由此可见,中国绘画的鉴藏,不但推动了画史的发展,促进了画论的研究,而且对画风的形成,画派的产生,都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
创作之鉴:绘画鉴藏对创作的借鉴和画品确立的重要性,若能从书画鉴定的基本原则出发,其内中更有深刻的道理。绘画鉴藏,画品成因,对文人士夫画家显得十分重要,但对于民间画工出身的画家,有其普遍的意义和指导价值。那些师资不备、鉴法无门的画家,则终难登上大雅之堂。事实证明,中国书画的鉴藏在传统书画的嬗递流变过程,一直担当着“上法古人”这一师学承衍的重要职能。书画家的鉴藏活动,无疑是赋予了艺术家更多的资任创作的借鉴作用和学习传统的研究之道,作为优秀的书画家,只有深刻认识整个书画鉴藏的演变过程,直接参与书画作品的真伪鉴别,才能联系前辈艺术家师古人、师造化的创作意图,了解与之相关的画风演变的有机整体,以甄别吸收历代优秀书画家的各种风范,深切领悟传统笔墨的真正内蕴,才能正确确立自身从师学传统到画风定格的整个画学历程。而中国书画的这种鉴藏活动,虽然一直作为普遍而实际的历史现象而客观存在,但遗憾的是,却不被众多的书画家和史论家所重视。这在中国书画史的发展进程中,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