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域外

多元并举与整齐划一

  造出一个举世闻名的画派,但是该画派并非像法国印象派那样有比较统一的面貌,而是包含多种艺术风格和制作手法的复杂艺术团体。在莱比锡艺术学院的老大师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伯恩哈德·海森克(Bernhard Heisig)的狂放,沃尔夫冈·马托埃(Wolfgang Mattheuer)的写实,维尔纳·图布克(Werner Tubke)的哥特风格,以及全显光和舒传曦的授业导师汉斯·迈耶-弗雷特的平面形式。像这种各庄有各庄的高招、并无统一面貌的艺术教育局面,与前苏联美术学院单一式教学方式是很不一样的。事实上,即便到了几乎完全自由的后现代艺术能在商业力量支持下大行其道的今天,绝大部分学院派美术基础教育至今仍是以创作服务于国家项目为目的。

  由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培养出的几代美术师资都是在苏派素描训练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因此他们的继承者——较为年轻一点的美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继续依靠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这样的美术教育现状,显然与日益进步的中国社会对美术基础训练体系的多元要求不相符合,而德派素描则能为部分改变这种现实提供较为新鲜的历史经验。

  其中,领军人物全显光多次要求学生不但要研究艺术大师,还要研究自己,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作品组织排列起来进行自我研究品评,并指出艺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而不是要将外物画得很像。全显光还鼓励学生以调动潜意识的绘画练习方式完成大量课外作业,其目的是希望能借助于无意识流露而发现每一个学习者的特有本性。若以毕业于全显光工作室和受过他较长时间课外指导的学生为例,可以发现很多受教育者都在毕业后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艺术面貌:王兰的构成主义和表现主义倾向,张宏峰的高纯度抽象色彩,何为民的线描技术和表现性木刻,唐书民的趣味变形和多种题材试验,孟曦的写生现场中的大色块并置,隋丞的城市符号制作,等等。这些体现于学习者身上的多元趣味与变化,都与德派素描在训练中注重开发学习者自身艺术潜力有关,从这些学习者的作品上也能明显感觉到德派素描基础教育所产生的持久性影响,也间接说明德派美术基础教育对美术学习者有强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然而借助现代传媒技术而自发形成的学习团体也会使德派美术基础教育在更为广阔开放的民间领域获得追捧。


美术报 域外 00021 多元并举与整齐划一 2017-02-11 美术报2017-02-1100024 2 2017年02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