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画派——冬天里的一把火
——点燃中国北疆漠河、北极村、根河、汗马、阿尔山
■卢 平
冰雪画派——冬天里的一把火
——点燃中国北疆漠河、北极村、根河、汗马、阿尔山
■卢 平
“哪里有冰雪,哪里就有冰雪画派!”这是冰雪画派领军人于志学对冰雪画派弟子道出的豪迈誓言。三十多年来,冰雪画派开创了中国冷文化的先河,以全新的艺术理念赋予了冰雪艺术一种新的审美寓意和内涵。冰雪画派画家的很多时光伴随着冰雪度过,因对冰雪的深深情愫,无论多么严寒艰辛,都挡不住冰雪画派不远千里甚至万里,来到冰雪的故乡,追逐冰雪的雄浑、美妙、神奇和崇高。2016之冬,冬季冰雪运动更加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兴安岭有着“中国最北”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冰雪优势,降雪早、雪期长、雪量大、雪质好,积雪期长达七个月,是冰雪画派挑战酷寒、体验冰雪的理想之地。2016年之冬,冰雪画派活跃的身影从大兴安岭北坡中国最北的漠河北极村到大兴安岭西北坡中国的冷极点,再到大兴安岭西南麓中蒙边界的阿尔山,一个冰雪画展再接着一个冰雪画展。万顷林海,白雪皑皑的隆冬兴安,温度已降至-30℃,丝毫挡不住冰雪画派投身冰雪大自然的火热激情,这个冬天,冰雪画派点燃了大兴安岭之冬从北到南的一把火。
冰雪“火光”闪烁在
漠河东北亚绿色发展论坛
12月17日,在黑龙江省漠河“东北亚绿色发展漠河论坛”上,冰雪画派画展拉开了2016之冬“一把火”的序幕。漠河论坛以生态发展和规划为切入点,着力形成中国及东北亚地区乃至全球的绿色发展合作目标。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和冰雪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卢平应邀出席会议。在会议召开的漠河县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大厅同时展出了于志学及冰雪画派21位画家的21幅冰雪山水画作品。
长期以来,冰雪画派的画家始终把关注生命、保护生态作为艺术家的神圣使命。于志学先生创作了一系列有关“天、地、人”的作品,亲自撰写了《冰雪画派宣言》,揭示了冰雪的哲学意义——消融自己,滋润万物,这是冰雪带给人类大生态系统的重大意义。此次漠河论坛展出的冰雪画作品,表达了冰雪画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尚绿色发展的新思路。其生动鲜活的冰雪山水画为大会注入了“生态是资源,资源靠文化”的艺术含量,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称赞。
冷文化之焰永久落户汗马生态文化馆
12月19日,冰雪画派在大兴安岭西北麓根河再掀高潮。这天,由于志学和弟子加宏杰共同创作的巨幅中国画《大兴安岭》在汗马生态文化馆揭牌时揭幕。冰雪画会秘书长卢平和画家张军、加宏杰参加了开馆揭幕仪式。
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山脉西坡北部,是中国冰雪画诞生地。四十多年前,于志学先生为探寻北国冰雪大自然的奥秘,和鄂温克老猎人拉吉米在这一地区,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历尽艰险,九死一生。为纪念汗马地区对创立冰雪山水画的重大意义,2013年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中国冰雪画诞生地”立碑。2016年9月在冰雪画派赴汗马参加中国冰雪画诞生地立碑三周年纪念时,冰雪画会接受了为汗马生态文化馆创作反映大兴安岭地区春夏秋冬四季风光及人与生物圈主题巨幅绘画的任务,由冰雪画派年轻主将加宏杰担负主要创作。为了更好地完成创作任务,他重走于老师当年的冰雪路,穿林海,跨雪原,深入汗马腹地,历尽艰难,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经过于志学先生最后整理补笔和题跋,这幅浸透着冰雪画派两代艺术家生命、真情和心血汗水的巨幅画作《大兴安岭》终于诞生。整个画卷气势恢宏,是一幅从形式到内容,从语言到技法和谐统一,气韵生动,笔墨淋漓,画意深邃,章法新颖,把水墨、矾墨和色彩融合为一体的优秀作品。这是冰雪画派画家秉承着创新精神,浸透自己独特思想的对大自然的崇尚和热爱,体现了冰雪画派走向历史新时代所展示的宏大气魄和开创未来的豪迈情怀。
冰雪“火焰”温暖中国“冷极节”
12月21日,由根河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冷极节暨四季根河全国摄影大赛、冰雪画展”在根河市文化馆展厅隆重举行。冰雪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卢平,冰雪画派画家张军、加宏杰参加开幕了开幕式。画展展出了以于志学先生为首的二十位冰雪画派画家的二十幅冰雪山水画作品。
开幕式结束后,根河市文联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冰雪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卢平,冰雪画派画家张军、加宏杰与根河市部分美协、书协、影协等代表就根河冰雪文化的发展结合根河市的美术创作情况做了相关的发言,建议根河充分利用丰厚的冰雪文化资源和鄂温克民俗人文资源以及中国冰雪画诞生地的文化品牌,培养冰雪画派画家,使根河的冰雪文化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
牛耳湖边再续五十年前一把火
位于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牛耳湖和碱场,是几十年前冰雪画派的开创者于志学在大兴安岭体验生活时走过的最艰苦、最难行、最险峻、最原生态的冰雪路。这个冬天,冰雪画派的卢平、张军和加宏杰要重走这条埋藏在冰雪画派心中一直渴望体验的坎坷之路,这也是冰雪画派后学穷本溯源,探寻冰雪画本源的必由之路。
汗马的牛耳湖和碱场,是大兴安岭西麓之脊原始森林腹地,有塔头沼泽湿地等多种生态类型。没有人烟,没有房屋,没有信号,没有道路,只有野生动物的频繁出没和几十年前少数有经验的鄂温克猎民的身影。45年前,于志学先生跟随鄂温克老猎民拉吉米频繁在这一地区打猎,探索冰雪山水画奥秘。在冰雪画问世几十年后,在当今的人们越来越习惯和适应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之后,重新体味当年导师与大自然的直接亲密接触,感受当年的创作艰辛成为冰雪画家最重要的一课和最珍贵的经历。承蒙汗马保护区管理局胡金贵、王守波局长的大力支持,选派了最熟悉这一带地形、山林经验相当丰富的李晔主任、赵玉龙副站长、李正山和刘宝岩师傅陪同进山,他们每人身兼数职,我们才有幸能在隆冬时节亲身感受当年于志学老师在零下30多度的大兴安岭森林腹地野外宿营是一种怎样的人生体验。
不到牛耳湖和碱场,不知道什么才是旅途的艰难。这里的沼泽、湿地和塔头,高的有一米六、七十公分,下面长有许多挺水植物,植物的根、茎和一些浮水、沉水植物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它们互相缠绕,交错于水中,造成人的行走步履艰难,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个儿小的人一下就可陷到腰部,拔不出腿来,雨水大的时候人根本走不过去。而冬天穿越牛耳湖面对的是森林里无路可走,荆棘、灌木丛,东踅西倒,高低凹凸不平,加上原始森林,积雪深厚,粗大的倒木纵横恣意,一会低洼,一会陡立,步履蹒跚,崎岖难行,每迈出一步都要消耗很大的体力。棉衣穿的少,走累了稍一停留就风寒刺骨,穿多了,走上一会就浑身湿透,走得落魄狼狈。汗马的生态环境奇特,数九寒冬,还有的河流因为河道情况复杂特殊,有的地方还有沿流水,从河面上的倒木穿越通过时,还要随时注意不要滑倒,否则就可能掉进河水里“灌包”。
冬天的大兴安岭是漫长的,此时正是冬至,没到下午4点天已全黑。我们住在帐篷里,用里面的铁炉子做饭取暖。食物是人工背进来的,水源就在驻地附近的塔里亚河凿冰取水。没有信号的漫长夜晚只能聊天,聊保护区,聊野生动物,聊大森林的奇闻轶事。或者来到已经结冰的塔利亚河上,点起篝火观看满天繁星。在无边无际的黑色夜空上,满天的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芒。不仅想起于先生当年写下的诗句:“万里冰原一堆火,天上繁星地下我。深情融透兴安路,路行万里求一得。”荒凉的牛耳湖和碱场,记录着开创者和第二代冰雪画家博大、奉献和坚韧的生命意志和长征精神。有了这种意志和精神,才能把于老师的积极进取和拼搏精神传承下去,才能把冰雪之路继续走下去,把冰雪永远留在心里。
冰雪激情燃烧在阿尔山
1月6日晚,由中共兴安盟委、兴安盟行政公署等主办,中共阿尔山市委、阿尔山市人民政府等承办的《2016年中国?阿尔山国际养生冰雪节》在阿尔山市隆重举行。冰雪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卢平、北京于志学文化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姜伟琦及中国冰雪画派画家张军、加宏杰、高俊峰、刘坤、
吕延冬、李玉洁、罗丽亚一行参加了开幕式。
中国冰雪画派与阿尔山结缘于2010年于志学先生受邀率领冰雪画派弟子一行八人参加中国阿尔山国际冰雪节中国冰雪画派作品展。阿尔山的冰雪世界给冰雪画派留下深刻的印象。翌年 12月冰雪画会秘书长卢平率冰雪画派一行8人再次来阿尔山采风写生并参加中国冰雪画派创作基地在阿尔山落成仪式。
2016年12月阿尔山市文联再次邀请中国冰雪画派在开幕式提前十天赴阿尔山采风写生,根据写生的感受直接创作反映阿尔山冬季瑰丽冰雪风光的作品并参加《2016阿尔山国际冰雪画展和摄影展》。冰雪画派的画家在神奇的阿尔山,跋涉在满目厚重积雪的白狼峰、不冻河、天池、杜鹃湖、三潭涧等,观察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雾凇奇观,不冻河的氤氲黛染,落叶松樟子松高大挺拨,白桦林成簇成片,从大自然的万千变化中找到可以提炼出适合冰雪画表现的形式美和抽象美,根据自己的感受现场进行最接地气的创作。2017年的新年伊始,冰雪画派画家激情满怀,集体合作创作了八尺冰雪山水画《阿尔山冬韵》,把对阿尔山冰雪世界的深厚情感尽情诉诸笔端,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新年。期间并与俄罗斯、法国、蒙古等国艺术家进行交流,讲解中国冰雪画,既展现了阿尔山冬季冰雪文化的无限生机和冰雪文化的无穷魅力又传播普及了中国文化,得到了俄罗斯和法国艺术家的一致称赞。
1月7日下午,“2016阿尔山国际冰雪美术摄影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举办。论坛的主题为“爱上冰雪阿尔山!”来自中国新闻摄影协会理事、中国冰雪画派、俄罗斯联邦画家协会和摄影家、蒙古国摄影家协会和画家、法国摄影家等就阿尔山冬季冰雪美术摄影发展畅所欲言。冰雪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卢平、冰雪画派加宏杰、北京于志学文化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姜伟琦在发言中提出:阿尔山冬天独具魅力,应以冷文化推动冬季旅游;以提升冷文化内涵发展旅游;还应建设自己的博物馆或美术馆,培养一批本土画家,在全国搞巡回展,展示阿尔山与众不同的冰雪文化,扩大阿尔山在国内的影响力。同时注重阿尔山旅游纪念品开发,扩大旅游的消费,树立阿尔山的文化品牌意识等,表现出冰雪画派对阿尔山未来冰雪美术摄影艺术发展和全域旅游的希望。
北极村神鹿岛火焰炽盛的民族情
新年的北极村神鹿岛格外热闹。在神鹿岛俯瞰黑龙江边的于志学小木屋里,炉火和炭火烧得正旺。应华洋集团北极人家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晓飞之邀,于志学新年来到北极村神鹿岛写生。鄂温克老猎民拉吉米和女酋长玛丽亚索的儿子何协和女婿杨双虎闻讯后,和敖乡猎民金雪峰专程从根河行车400多公里赶来看望于老先生。于志学和何协两人一见面,就深情地拥抱在一起,何协把特意从家里带来的鹿茸膏送给于老先生。说起于志学和拉吉米一家的感情已经长达近半个世纪。从1961年于志学走进额尔古纳河畔奇乾的鄂温克民族乡开始,便迷恋上了被称为“仁兽”的驯鹿和鄂温克民族。作为第一位用中国画表现鄂温克文化的汉族艺术家,于志学与这个民族产生了难以割断的血脉之情,他把敖鲁古雅的驯鹿文化传播到中国乃至世界。现已功成名就的于志学,一直对敖鲁古雅怀有眷恋之情。近年来,他多次回到敖乡,看望拉吉米的老伴玛丽亚索等鄂温克老朋友,关注感受着敖乡的巨大变化。
“在外人看来,敖鲁古雅的这门功课,我应该算是做完了,但对于我来说,只要艺术生命存在,这门功课就永远没有做完。”普通的话语,道出了一个老画家与一个民族的深深情愫。当何协问他来北极村神鹿岛累不累时,于志学说:“要说不累,那是骗人的。我已经八十多岁了,就是坐车时间久了,身体也会感到特别疲乏。但是我一想到北极村神鹿岛有我和你老爸当年打猎的印迹,想起我们那难忘的岁月,我就觉得再累也要回来看看。”这时秦晓飞老总在一旁补充说:“于老师这几年在夏天和秋天几次来过神鹿岛,但是冬天一直没有机会来,就一直惦记着。他当年和你父亲拉吉米打猎是在冬天,他很想在大雪纷飞的季节再来,重走和你父亲当年走过的冰雪路,圆他的梦想。”
临近新年的神鹿岛,四周已是白雪皑皑。黑龙江被洁白的银色包裹,像是一个扭动巨大身躯的银龙。于志学和何协穿着厚厚的棉衣,在积雪中寻找当年拉吉米在江边打猎的痕迹。拉吉米很喜欢冬季打猎,因为冬季树草凋零,动物的皮毛厚实,足迹暴露。而漠河北极村神鹿岛一带靠近黑龙江边,是一处天然的猎场,林子密,树木高,草棵厚,灰鼠子、野兔和狍子很多,熊也不少。因为食草动物和小动物一多,就会吸引大型的凶猛野兽,如野猪、猞猁和熊。何协在雪地里走得得快,把于志学等人远远拉在后面。一会就听他在前边喊:“于老师,快来!快来!快看这个地窨子。”待于志学费了好一会时间蹒跚走过去后,认出了这个地窨子。何协说这个地窨子最早是鄂伦春人在江边打渔时搭建的,和鄂温克人搭的不一样,但是鄂温克人打猎路过此地时也有时用来栖身,他听他老爸说起过。于志学接过话说;“是的,当年我和你老爸也曾在里面住过。一般你老爸自己搭的地窨子不是这样的,他就是简单挖出半米多深的坑,上面用树枝遮盖一下用来挡风,我们蹲坐在里面遮蔽风寒。我们打猎到了这里时,因为这有现成的,为了省点力气你老爸也就不挖新的,算就地取材了。”
从地窨子那里回来,几个人身上都冻透了。大家回到了江边的于志学小木屋。工作人员早就点起了炉火,摆上了几个炭火盆,等着于先生一行人进屋。随着几盖帘的饺子推进锅中,不一会儿,一盘盘圆滚滚的饺子从锅里捞出,一股股热气升腾在屋中。于志学对着何协、杨双虎和金雪峰说:“快过新年了,我今天在我的小木屋,用秦总的话来说是我的家里请鄂温克的朋友吃一顿年饭——饺子,一是庆贺新年,二是祝福鄂温克人的后代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生活美满。”
为了助兴,秦总煮了一些野味,大家喝着啤酒。一边喝,于志学一边讲起当年和拉吉米在神鹿岛遭遇狗熊的惊险,一边讲人的生命如果能够经过冬天严寒的洗礼就是接受了大自然最严酷的生命挑战。于志学的讲述激起了何协对父亲的怀念。他是父亲最喜欢的儿子,和父亲一样是一个出色的猎手。虽然他从父亲口中听到过和“于画家”一同打猎的故事,但是又一次听到仍给他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冲击。他难掩心中对父亲的思念,掏出心爱的口琴,吹起了父亲生前最常唱的鄂温克歌曲。
窗外又飘起了纷飞的雪花,明天气温又要下降了。可是屋内通红的火盆伴着琴声、歌声和谈话声,把北极村神鹿岛小木屋的人烘染得一个个热血沸腾。在2017年的新年到来之际,年过八十三的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以他生命中那股奇异的热火,燃烧在中国最北的北极村神鹿岛。
2016年的冬天,是冰雪画派以北国大自然歌手的姿态展示冰雪美的冬天,也是冰雪画派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现代感节奏影响整个大兴安岭的冬天。冰雪画再次成为冬季冰雪文化的急先锋、冷文化的典型范例,一把火点燃了祖国北疆大兴安岭从北到南的冰雪文化的热情火焰。
2016之冬,中国北疆冰雪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