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专版·服务

基础教学,得有那么一点“蓝翔精神”

  对于蓝翔,人们也许只想到了那铺天盖地的广告和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据当年报道过它的业内同行介绍,“蓝翔模式”绝对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标杆。

  当年的蓝翔掌门人,从小作坊培训发展到如今每年光宣传费就花上亿元的职业教育的航母,确实得给他点赞(他的发展历程与现在的培训机构也颇为相似)。据说,该校门口有一条蓝翔大道,一到毕业季用人单位就直接在路边摆开“抢人”。毕业生在职业技术领域一直是香饽饽。毕业生就业后的收入比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还高。

  蓝翔的成功之道不必展开,回归到正题。前些日子,中国美术学院的招生考试题目在各大社交媒体被热议,考试四天,霸屏四天。国画系的诗词命题创作,图媒的风景默写。试题大变脸这些年没少“折磨”考生与老师,让人防不胜防。表面上这是给考生出了难题,但实质上也是给那些从事基础教学的老师打开了一扇窗。

  基础教学,是每一个从艺者的重中之重。没有它,任何专业都难以发展。而基础教学又是理性的。这就好比唱歌,是教你怎样从嗓子用力变成丹田用气的过程。在电影《百鸟朝凤》中,天鸣拜师焦三爷,一进门根本没机会碰唢呐,只给了一根芦苇杆子让天鸣每天用它去河里吸水,吸到嘴里有水为止。这就是基本功——一板一眼,很难掺杂进那些个人的情感,内心的独白,它是武术的扎马步,是京剧的吊嗓子。

  西方文艺复兴以前,绘画的服务属性是它的主要功能,为皇宫贵族,为宗教事务。在学院教育兴盛之前,绘画一直是师徒相授。因此,他的服务功能决定了手头功夫的好坏。不把造型能力解决,根本不能胜任,画得不好,甚至还要遭到宗教迫害。回到今天,不少人对写实绘画并不感冒,只觉得唯技术好而已。但当你看到伦勃朗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安格尔的《泉》历经百年,哪一件不是靠着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法的钻研来打动后人的?感叹那些抽象绘画的天马行空,但看到那些作者早期的绘画,哪个没有扎实的造型能力?

  在古代中国,垂髫小儿,摇头晃脑地背诵三字经、千字文,也是基础的体现。这基础是先生手里的戒尺,不扎实,是要打手心的。文人画的兴起,也是在诗书之间衍生发展,相生相变。没有那些从小诵读的经典打底,怎会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巨匠。如果不是这些基本功,就不会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会有900年前,画院考试中李唐的脱颖而出,也不会有60多年前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回到今天,艺考的题目七十二变,防不胜防。但终究它是基础,因为它是一门以不变应万变的课程,也是最为实用的课程。素描的教学,告诉你头骨是啥样,口轮匝肌、咬肌是怎么长的,肱二头肌、三头肌、尺骨鹰嘴在哪里,踏踏实实地搞懂这些,哪怕试题出到人体写生,我们还怕什么?色彩教学,明白色调的关系,透视,虚实,用笔,无论考风景还是静物甚至彩头,我们还会哭晕在厕所?

  出题的“变态”老师并没有恶意,他们深知那些基础教师也是从学院出来的,为了更好的传承,也希望学院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去浪费人才。少一些应试,多一些实学;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

  我们要有一点“蓝翔精神”,踏踏实实教你点有用的,让你到社会上不会饿死。上手就能让熄火的汽车动起来,带上厨师帽就能炒上几个可口的菜,拿起推子就能剃个干干净净的平头。基本功扎实了,进了任何一个专业都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美术报在上一期的聚焦中,重点解读了中国美术学院2017校考的考题,其实美术学院的初衷还是希望能招到一些有着扎实人文素养的学生,那些基础教师也深知这一点。美术报名家学院也将这样的思考引入到它的教学中,将在三月上旬举办基础造型高研班,将学院的基础教学引进名家学院,引入到教学中。


美术报 专版·服务 00024 基础教学,得有那么一点“蓝翔精神” 2017-02-18 13017446 2 2017年02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