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0版:专版·画家

迷人的中国美院附中生活

  1957年,诸葛冠伦考上了中国美院附中,这一时期的生活非常迷人。在国画创作上,朱恒和周沧米两位老师对他的影响至深,而苏联的影响更是挥之不去。“我进附中的第一年,19世纪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在上海有一个展览,大量真迹都过来了。”雅罗申科、列宾、苏里科夫、希什金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对诸葛冠伦来说,一生都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在贵州工作的时候,十多年奔波西南地区,速写矿工、山民,倒也有几分巡回展览画派提倡的现实主义的影子。

  “附中是打基础,老师们都很好,这是幸运。最初是朱恒,后来几年周沧米,山水人物都教。他跟我们一起下乡,请生活中的人物直接上国画写生课。”那时,下到农村写生,多则个把月,住在农民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诸葛冠伦说,“没有肉吃,把白菜放在饭上蒸一下就是好菜了。”想想当初他在煤油灯下画那些皱纹遍布的乡民的脸,“中国最生动的一面都在农村,我最珍贵的作品几乎都在深山老林里画的”,艺术的根源往往在生活中。“一次,我们下到嘉兴的一个村庄去,老画家莫朴也跟我们下去了,他在延安时期便很有名。一早,我们两个结伴出去画日出。”诸葛冠伦说,“那时光,真如李白说的那样,‘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二年级时,罗工柳的留苏作业展,我临摹一个暑假没有回家。”后来又有全山石、肖峰作品回国汇报展,课余时间冠伦几乎都在如饥似渴地拼命临摹。待到毕业展的时候,他创作的是油画《收工时刻》表现的是一个朴素的农村姑娘拎着水壶,边上放着农具和一件旧军服,等候她的恋人拖拉机手犁完最后一趟地。“当时油画组指导老师是莫朴和黄德义,创作期间,大学部老师经常来观看。后来我才领悟到他们可能是来挑选保送生,因为我们正面临毕业分配,并有部分升学指标。”诸葛冠伦说。此后他一门心思要学油画,那会儿,班主任楼召炎问他:“要是升不了学,想做什么工作?”诸葛冠伦说:“不能上大学,我就改学版画,毕竟版画方便。要是上去了,我就学油画。”

  附中毕业班应该说是潘天寿校长时代仅有的两届优秀保送生。那年,保送进美院的学生总共11人,油画、国画、版画、工艺美术、雕塑各系都有,最后,诸葛冠伦保送去了版画系。

  (待续)


美术报 专版·画家 00030 迷人的中国美院附中生活 2017-02-18 美术报2017-02-1800015 2 2017年02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