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中探索光、物体与设计
空间中探索光、物体与设计
本报上海讯 厉亦平 3月3日至5月2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中心为公众呈现“可见×不可见:山中一宏设计展”。
山中一宏的跨学科创作实践挑战了产品设计、照明设计和纯艺术之间的界限,展览展出其设计生涯迄今最具代表性的14件作品,包括一件动态照明装置《一千夜》,以及一件专为本展设计的新作《便携月亮》。本次展览空间特邀美和小织(Little ync.)设计,展示照明由山下裕子设计。
山中一宏习惯从平凡的材料中发掘极简化的设计灵感,如作品《手帕灯》、《只是一弯纸月亮》、《纸手电》等作品以塑料或纸张为素材,创作出轻盈而纯粹的几何造型,如这种崇尚极限的美学表达,在繁杂的日常生活中更加彰显素朴的诗意。正如他本人所言,设计师思考的是如何使用最少的素材表现出最大的效果。
其设计灵感通常来源于事物之间的关系:“我关注物体周围的空间,而不是物体本身。于我而言,设计物体本身是无意义的,物体只是设计空间的工具。”物与物之间的空间表达成为设计师最为重视的探索课题,在诸如《倦湖》、《如沐和风系列之长椅》、《沐浴秋光》等多件家具设计中,他运用“块面”和“线条”的空间元素以切割、挤压、撕裂的方式强调立体的纵深,为观者营造一种错视,给予原本不可见的空间关系强烈的视觉存在感。
对于物体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投射在山中一宏对于灯具及发光家具的设计之中。光对于我们日常的感觉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强烈的支配力让人类对光存在本能般的敬畏之情。然而,光本身在空间中并没有物质性的形状。他通过制造光线,并尝试以各种不同媒介干涉光的形态,赋予光在空间中本质性的存在,使得物与物之间产生连接,并在彼此间的张力下营造出共享的空间关系。
在他看来,不可见之物比起可见之物更有价值,通过他的设计,物与物之间不可见的关系变得可见,观者也由此对被隐藏的部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如果你是设计爱好者,亦或是一位来自灯光、产品、室内设计领域的专业者,不如来此领教一番他如何施展“光”的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