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跋”两则
(三)
■周联一
一
常追随在有学问的先生身边,深感听他们的一席话,会远胜于在课堂里被灌溉地听按教材编排固定了的教案。第一次拜会华人德老师到今天有30多年了,最想听他谈古论今,又怕占用他宝贵的时间。他落座说话,总是那么舒缓平和,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2013年我筹建位于吴江同里镇的个人藏品展馆,从取展馆的名字到题写馆名,一次次地怀着既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去打扰华老师。华老师做事严谨,为展馆取名反复思量,花费了他两个下午的时间,但让我更感喜出望外的是在取华老师赠送的馆号匾额墨宝时,华老师另再赠送了一张题跋北朝“北魏神龟元年”刻划砖铭拓片的作品。华老师的书法在书法界和收藏界红火,我既得华老师题写的展馆名又获赠作品,朋友羡慕地打趣我“名利双收”,我当然珍惜又感动。
华老师的这张题跋作品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右读“北魏神龟元年七月中丘县故民马次息阿台铭”的是题,也是刻划砖的内容,其后跋文是“魏书地形志上,南赵郡所领六县有中丘。其志曰前汉属常山,后汉、晋属赵国。晋乱罢。太和二十一年复云云,今之河北邢台(内丘)即其地也。癸巳仲春人德识。”下面部分正中是朱砂拓砖,右侧华老师再补跋文两行“此刻虽简率,而非刑徒葬砖,乃平民誌铭也。人德又识。”言简意赅,点出北朝平民就葬时因陋就简使用废弃砖片刻划充当墓志的情形,既区分汉代刑徒砖刻与北朝砖刻的不同,又可见他对魏史乃至当时行政上地理区域划分的熟稔。至于砖刻的书法,则用“简率”两字点出其风格特点。题首用隶书,字迹端庄儒雅,跋文用行楷,劲键爽利而秀丽清新,魏风汉韵花开笔端,与原刻书风的朴拙率意“和而不同”,整体协调融洽,生趣盎然。华老师对古代铭刻的释读驾轻就熟,考据跋文如信笔道来,将拓片内容的来龙去脉解释一清,既如花叶扶衬,相映成趣极具观赏性,又有文史考据的知识内容。考据做的是学问和文字功力,题跋讲究书法与内容风格、气息的协调和整体格局的形式美,如此的题拓作品就成了一件融诸多艺术元素的综合载体,其价值的提升当然自不待言。
这几年苏士澍、王镛、石开等书法名家相继出版金石题跋集子,在青岛、北京、临淄等地开办展览举行新书发布会当场签名售书等轰轰烈烈。华老师一如惯常淡定从容,暂时还没有看到他出版题跋集子,其实他一再被人索求金石题拓,相关作品的数量很多了。曾拜读过不少他的精审缜密、考据详实、长篇大论的题拓,也见过他许多言简意赅而赏心悦目的短跋小品,都引人入胜长知识。北京的张磊说华老师“往往在拓片的空白处抄一首与拓片相关的诗词……拓片与题字二者互相烘托,相得益彰,谁主谁次已不再重要,是不是‘题跋’更无须苛责,这是华先生的一个发明。作为一种装点居室的艺术品,与碑帖拓本收藏中的‘题跋’是两个概念……许多画像砖石、瓦当一类东西,太寻常了,也真是不必大费周章,煞有介事地‘考证’一番的。”以观赏为主,华老师的题跋确实用活了古诗词、乐府作品,相信今后不少人会用这样的方法题跋拓片,成为一种主流的书法艺术品悬挂于厅堂。只要跋文文字对应拓片内容能愈发彰显书法艺术之美,交融古今,这类借题发挥的题跋有何不可?有道是写得怎样才是关键。愚钝如我,真希望华老师出个题拓集子,到时捧着书去请教,正是一件既长文史知识又利于书法学习借鉴的赏心乐事啊。
二
题拓见性见情又“浓妆素抹”总相宜者其唯宋季丁师乎!宋师杭州宋庄人,定居苏州,书法篆刻得秦汉、南北朝精髓,因个性、书风超拔而致生前贫病不售。
1985年深秋初冬时,应邀去宋季丁师家,即获赠汉代“永平五年”砖拓题跋一张(附图一)。右下两行为永平五年砖两个侧面的拓片,内容为“永平五年十月八日曾造”和另一侧代表五铢钱的纹饰。左上是先生的两行跋文“永平五年即公元六十二年,东汉刘庄年号。祝联一兄久远平安,寿同斯甓。宋丁乙丑。”画面分布成对应的三列,第一行末“曾造”的意思当为“曾”姓人所定制的墓砖,宋季丁师跋文所说“刘庄年号”指汉明帝,“永平”是他即帝位后所用年号,“寿同斯甓”的“甓”字古指砖,见于《诗·陈风》“中堂有甓”。制砖的公元62年到宋师写题跋,此砖历经1900多年的风雨,正好被他拿来比作祷颂词书写成跋文,幽默风趣一如他的性格体现。两行跋文连同落款、年号一共才33个字,却五体兼备,笔墨里元气混茫,汉魂魏风的运用已臻法意圆融之境界。书写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格局布置舒朗得体,整体呼应协调不见丝毫的跳荡或松散,格调清润古雅,写得轻松简淡但却并不单调,乃精心之作。
同时期相同的另一件题跋作品,是重庆出版社《宋季丁书风》第7页刊载王歌之先生的藏品(附图二),跋文一反常规作自由不拘的布排,行文从右读的纵向开始,然后再作横向的左右穿插补白,跋文见缝插针,将整个画面填得满满当当。既感慨于此砖的“历百劫而岿然独存”,又联想起自身的“百病交袭”,坎坷困顿。可以想见宋季丁师下笔时情绪似泉涌般倾注,因而字形大小参差,书体错落排布而酣畅淋漓,整体构局跌宕起伏,朱墨相间,视觉效果迥异于当时,可谓别出心裁、情趣盎然的开先声之作。同样的“永平五年”砖拓,宋师的题跋传世有多件,题跋文字不尽相同,但大都写得诸体杂错而贯通有致,气息髙古纯由天机流布,但这件题拓可谓是宋师相同作品中浓妆重彩的力作。两件题拓浓淡迥异,有出人意外的不同视觉效果,但却一样的率性自在,一样的精彩鲜明耐人寻味。
看似不衫不履如乱石铺路般率性的写法,正是宋季丁师书法一贯的天真烂漫、生机勃发的自家面貌,写到高兴时,宋师的作品往往气势飞扬,奇崛顿生。之所以能够在书法创作上融会贯通,从用笔到整体布局,都别开生面书写常人之所不能,支撑他的是对传统的理解和对形式美的敏锐感悟,对秦汉、魏晋书法的整体把握和食古而化深厚的书法功力。宋季丁师一生不倦研习名作如秦诏、量文字、大开通摩崖刻石、石门颂、杨淮表记、三公山碑、张迁碑、好大王碑、爨宝子碑、出师颂、月仪帖、孙过庭书谱等而卓然成家,但图二中宋师跋文透露出的信息不可忽视,“先人嗜古成癖,凡秦汉之砖瓦无不重价征求……难平归来,余徘徊于瓦砾堆中,忽见断甓安卧废池,急急抱归……”可知宋师先祖追慕晚清湖州人陆心源建“千甓亭”蓄古砖,同样沉迷于汉砖收藏。影响所致,宋师家藏五百块秦汉古砖铭在毁于日骑践踏前,是他的挚爱,是他早年学习书法篆刻时耳濡目染,滋养丰厚的基础积累。秦汉砖瓦中肆意汪洋的铭文,出人意表的装饰技法,也正是他今后书法篆刻创作的源泉之一。这对我们的学习不无启发,秦砖汉瓦中的书法营养丰富异常,这些游离在常规传统经典作品视线之外的“传统经典”,唯待知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