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评论

《篆刻艺术赏析》前言

  《篆刻艺术赏析》前言

  文/刘江(杭州)

  篆刻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在开始阶段它具有实用和欣赏的双重价值,后来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不仅在中国,在邻近的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它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在今天,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更显出它的作用,不少离退休干部、青年工人、学生都对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刻苦学习,因此篆刻艺术作品赏析便提到了日程上。一件作品的好与不好其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其好,好在何处?其差,又差在何处?因为问的人多了,加之在上课时也谈作品的分析,日子长了,便集成这本书的原稿。

  我认为欣赏篆刻艺术应具备几方面的知识:

  (一)要了解一点篆刻作品的历史背景。要分析作品,不能离开其历史条件。如从战国至明清遗留下来的篆刻印章中,有官印和私印,明清以后的篆刻成为独立的艺术,流派纷呈,名家很多。因此,对古代官印所属的官阶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明清各名家作品风貌形成的历史渊源、流派关系、人生简历、学识和艺术修养等与作品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也应当有所了解,这对于提高作品赏析的深度是有所帮助的。

  (二)对作品作具体的美的分析。如总的气势、韵律和具体的布局与刀法等的长处与短处的分析。

  这两方面可以分开,但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书基本上采取联系在一起的介绍,有些作品有时也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官职情况的介绍,有的侧重于艺术分析,有时为了艺术分析的方便,往往把几方作品安排在一起作比较。

  在编排顺序上,以纵线为主,即以历史发展顺序为主,适当兼顾到横的关系。但篆刻艺术在历史发展各阶段也并不平衡,因此对较为鼎盛时期的作品选得多一些,对低落时期仅选一二作品为代表,如对战国和汉代的官私印、明清以后篆刻家作品就选得较多,其中如古小玺、汉私印,晚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等人又略多一点。为了能较充分阐明其艺术特点,在赏析介绍中又各选择一个侧重面,如何震侧重于猛利之点,汪关侧重于温和之风,丁敬侧重于刀法的变革,邓石如侧重于以书入印,使刀具有笔意,吴昌硕侧重于残破之法等。这样各有侧重点,汇集在一起,便又构成篆刻艺术大观园中光彩灿烂、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繁荣景象,使观赏者得到一点初步的美的享受。

  因为考虑到面的介绍,对一些有突出成就的篆刻家的作品分析,就显得很不够了,尤其是对于艺术性的不同角度的探讨,限于篇幅,在此也难以触及。这只有留到以后作专人或专题的研究了。


美术报 评论 00011 《篆刻艺术赏析》前言 2017-03-18 美术报2017-03-1800019;13023561 2 2017年03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