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评论

观点

为西安博物院
点个赞

  据《西安晚报》:3月6日中午,一篇名为《我在西安博物院发现了几处错误》的文章在网络上传播,引起了众多文物爱好者热议。3月6日晚,西安博物院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网友在文中反映问题属实,在立即整改之外,博物院邀请社会各界监督批评,“以后谁再发现类似错误,有奖励!”

  文化单位出现错别字,早已有之。如某博物院在一面锦旗上错把“捍”字写成“撼”;某自然博物馆内的一处展品铭牌上将“原”误为“愿”;某博物馆一块86字的指示牌上竟出现4处错别字。出现这样低级的错误,看似无关紧要,甚至拿来讨论是小题大做,故有些单位在事后要么是装聋作哑、推诿扯皮,要么谩辞哗说、混淆视听,这些有着“鸵鸟心态”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广受社会诟病。

  而西安博物院能在事后第一时间向社会认错道歉,并拿出以后“谁再发现错误奖励谁”的措施,这无疑是一种严于律己、敢于担当的表现,这种做法既利于缓解平复公众的抱怨情绪,也能以此为戒,更好地开展工作。文化单位犯了“没文化”的低级错误,势必会让西安博物院红了脸、出了汗、闹了心,但其没有为了所谓的“面子”继续对问题捂着、盖着,而是不掩饰、不推诿、不躲不闪、勇于面对,为这种闻过则喜、知错就改的态度点个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文化人”的书画家亦是如此。有错不可怕,死不承认错误才最可怕。一些人明明浑身是病,却让人说不了、碰不得,面对别人的批评本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这些人却像浑身长满了刺,一听到“批评”就会歇斯底里,并竭尽全力地去狡辩,如泼妇骂大街般地进行反击。如此面对错误的态度已成为书画界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道歉既不伤害道歉者,也不伤害接受道歉的人。” “认错道歉”有如此的好处,可为何大家却怕认错呢?某些文化单位领导怕认错,是放不下身段,甚至担心头顶的“乌纱帽”,这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某些书画家怕认错,是由于其外强中干,内心有鬼,怕有损于自己的面子和形象,从而影响自己在书画界的地位及作品价格,这是名利私欲的表现。死要面子活受罪,只有放下面子才能获得面子,认错不丢人,反而很高大。

  看似小事的错别字现象,绝非文化单位的小事,因为他们干的就是“文化”事。作为地方文化的引领者和传播者,出现这样低级的错误,并非专业不精、修炼不够,也非资金短缺、人手紧张等理由能搪塞的,而是思想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工作不严谨的表现。

  博物院是一座城市魅力展现的窗口,是文化艺术的殿堂,岂可允许“错别字”这种瑕疵的存在?文化单位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更是要有坦诚面对错误的态度和勇气,以查找问题的根源进行自我完善。因此,西安博物院的做法无疑是值得肯定和广而告之的。

  (作者为艺评人)


美术报 评论 00010 为西安博物院
点个赞
2017-03-18 13023569 2 2017年03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