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砚边

王渔人的人品与书格

  恩师离我而去已20年了,然音容笑貌尤在,他那近似于葫芦的寿星头总在我眼前摇晃,笑眯着双眼看我品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传统书画日渐风行,我的家乡,郑宅乡为庆祝郑氏祠堂(江南第一家)恢复而举办了浦江县首届书画大赛,他与我各自获得书、画金奖而相识。那时他已然是一个白发飘飘的神仙老翁,而我还是一个鬓须未长的少儿。因他在古汉语、书法方面的深厚修养我拜他为师,学习古汉语、书法。他视我为忘年之交,人前人后都称我为小朋友,而在学问上对我的要求近似于苛刻。他的为人处世方式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那近似于戏文中演绎的、迎来送往的礼仪浸润着我年少的心,因而,我便时常思考着传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所在、梳理其中缠绕的结点,结果形成了一个另类的个性。这种矛盾体的性格使我在体味人生的酸苦方面成为大概率的原由,也是我在美术领域之外寻根问源的原因所在,这种觉悟无疑是知天命年龄段的人生体悟。

  王渔人(1896-1997),名文江,号深溪渔叟。开蒙时同影响20世纪中国花鸟画发展的著名画家张书旗同桌而缘续终身。青年时期他投笔从戎,晚年他时常与三四位浦江籍黄埔早期毕业生相聚,备些果品茶水,偶尔也有陈年老酒相伴,诗词唱和,书画相交,好似一个人间的蟠桃会。

  王渔人一生勤勉于书法,一生临摹《兰亭序》逾千万遍。虽然他对于二王独有偏好,对于三代金文、两汉隶书、南北朝碑楷皆有研究吸收,而对颜真卿古厚敦朴的书风又推崇备至,他晚年还常常用废报纸临摹《祭侄稿》等颜氏名帖。85岁之后,终日醉心于书写方法的研究。渔人先生工楷书,善行草,间或涉大草,从而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另类书风:笔力厚实、力透纸背,书风淳朴、古厚、内敛,与他谦恭和善的处世观相一致,达到人品与书品的高度融合,以传统书论中和美的“平和——偏胜——大顺”标准来衡量他的书法,显然已经达到“大顺”的境界。辛亥革命老人郑卓人曾为渔人先生撰写的一副对联:“渔樵兴会深溪叟,人物清高大布衣”是较为贴切的形象写照。


美术报 砚边 00018 王渔人的人品与书格 2017-04-01 13027132 2 2017年04月0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