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聚焦·水系江南

水系江南·越城篇

在江南找寻古人的治水与置水

  “人”与“水”的关系是恒古不变的一个主题,现代社会,人类面临关于“水”的各类难题,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是我们所关心的。这次中国美术学院社会考察特地针对绍兴越城的地域特色,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沈园、鲁迅故里、以及当地的治水现场等地点展开写生长卷,体察不同时代,中国古人与今人和水相处的态度。“水”和衣食住行相关,和人居空间、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王羲之曲水流觞的态度、鲁迅故乡的河、酿制而成的绍兴黄酒、以及“五水共治”里的水,共同汇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水的“文化现场”,这正是艺术需要面临的课题。

  沈园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春波弄,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采访的那天,绍兴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雨中的沈园被罩上了一层朦胧的轻纱,悠悠意境,妙哉妙哉。曲径通幽处,只见东苑的观景亭中,几位学生正在绘制草图,两位带队老师在一边指点,小编在此采访他们——分别来自专业基础教学部设计分部的于朕老师,及图像与媒体分部的曹澍老师。

  曹澍:感受古人、现代人与自然空间的关系

  “五水共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此行考察绍兴水乡、园林、兰亭、大禹陵等,借此机会探寻古人是怎样去面对自然生存空间的。写生之前我推荐学生们去看看明朝李渔写的《闲情偶寄》,其中“居室篇”讲到在这生活空间里面,水是如何放置的,屋子的布局、园林规划,与心理学也有关系,从文化的根源上去找一找,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知道怎么相处了,就知道怎么对待周围环境。陆游曾在此留下著名的《钗头凤》,戏剧是门集空间、建筑、绘画、声音、表演等的综合艺术,浓缩了这一主题所涵盖的内容。

  我希望学生们尽可能地多学习,不求多么独特的作品,他们在实地的考察中,能形成完整的思路。一部分是调查笔记,一部分是绘画,空间组织、经营构图、位置地标都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于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择水造境

  选定沈园为主要考察对象,希望从多重个体的视角去考虑空间关系,包括山石、溪水、连廊、景观等等的关系。作为现代人,到了古人造境中,我们的感受穿梭到宋代一样。此行我们是来考察古人是怎么择水造境的。沈园虽小,但各种元素尽在其中,学生们能在转转悠悠中审视全局,在不断的绘图中,脑海中形成三维图,知道当中的地形是怎样,空间怎样布局,亭台楼榭廊是怎么做的,包括古人选基地,选石择水,所有东西都是相互关联的。

  借景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有限的园林的空间,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这是中国园林最神的地方。而欧洲皇家园林是在高处俯瞰周围,一览无余,净收眼底,这就是与中式园林主要区别之一。我鼓励通过资料采集研究的方式,以移步换景的方式去呈现,不是简单的描摹,可能会以一个研究的方向,蒙太奇的方式重组沈园,这就是有趣的地方了,也是创作。


美术报 聚焦·水系江南 00006 在江南找寻古人的治水与置水 2017-04-15 美术报2017-04-1500051 2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