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聚焦·水系江南

为当代大禹
塑像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治水立业,古之大禹因此建千秋伟绩。滚滚长河,涛涛时光,潮涨潮落间,是人与水的共生与对抗。成千上万治水人,他们是政策制定者、是指挥人、是河长、是河工、是每一个不乱丢垃圾的你我他……是这丰碑上的一砖一石,是“巨人大禹”身上的每一个细胞。这些当代大禹们需要留名、需要塑像、需要被牢记。他们不仅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脊柱,人类生存环境的守护者。

  中国美院年轻的学子们士气鼓舞、斗志激昂,在老师的带领下,背上画板、装上颜料、带上相机……在这个春日里深入治水第一线,记录画面,捕捉温度。据统计,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共有近1500名中国美术学院学子前往浙江的各个水系,画出自己眼中浙江的青山绿水、治水新貌和动人事迹,并绘制千张河长肖像。描绘这些人平凡工作岗位中不平凡的事迹,用他们的形象铸造一座全民治水的丰碑。

  本报记者团队跟随中国美术学院各支创作分队,深入治水一线。从杭州出发,北线南浔、秀洲、柯桥、越城、浦江,南线武义、兰溪、缙云、松阳、仙居、永嘉。条条水系,道道江河,大江大水畔,小沟小渠旁,都有老师、学生们的身影,都是创作采风的灵感之源,都带着治水人的心路历程,都饱含着当地百姓对热土的挚爱乡情。写生队伍看到了走在治水最前面的河长、泡在冷水中清淤的河工、更看到了当地百姓对自己家园的热爱重塑——家家户户门口盛开的花朵、自觉弯腰拾起的塑料袋、生活用水、垃圾的分类处理……在走访考察过程中,也体会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土生土长的建筑、餐饮、民俗。

  是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自己的细腻肌理,在褪掉现代工业造成的种种痂壳后,血肉重塑,这是水土的自愈,也是治水人们细心、耐心和恒心的呵护。


美术报 聚焦·水系江南 00006 为当代大禹
塑像
2017-04-15 13031068 2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