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5版:书法

无涯有涯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这是庄子讲的,意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的知识却是无限的。所以,他认为“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努力地学习、上进,是错误的。孔子虽然认同“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但却不同意干脆放弃学习,他还是提倡努力地学习上进,“学而无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方面,学习可以使人生得到有事可做的充实,另一方面,学习可以使一个人的“知”虽然永远不能到达无涯的“知”却可以不断地趋近无涯的“知”。

  以一个人的“知”为分子,它有大有小,以无限的“知”为无穷大。以无穷大为分母,以不同的大小为分子,或100,或10,或只有1,这个数字本身都归于0。不认识到这一点,100的分子便会骄傲,看不起1的分子。认识到这一点,100的分子不会自大,1的分子也不会自卑。西哲有云:“任何人在自己的专业范围之外,只能是半通。”鲁迅说:“一为专家,便有满天飞之嫌。”这两个观点,互为补充,足以提醒任何人,尤其是100的分子,不要骄傲自大,不要以一懂为全懂。事实上,任何人在自己的专业范围之内也只能是半通,在之外往往是不懂。

  先说在自己专业范围之外的。沈括是科技方面的专家,但他挟科技专家之名,竟认为什么都懂都通,所著《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涉及方方面面的多个领域。论科技领域,其见解大多是准确的,发人所未发,高出同行多多。但论及其他领域,如绘画领域,就多属门外之见,虽自以为是,且认门内人为不是,实际上却是他不是,而门内人很对。如斥李成的仰画飞檐,认为山水画的创作,不应以“真山为法”,而应“如观假山”,因为以真山为法,看到了东面就不可能看到西面,看到了山前就不可能看到山后,看到了山下就不可能看到山巅,而只有俯视假山,才能统揽东西、前后、上下的山势全局。引起郭熙的反对,表示山水画家的创作必以“真山为法”,但不是站在一个立场不动地观察山势,而是“山形面面看,山形面面移”,然后合东西平远、前后深远、上下高远于一局。又认为吴道子画圆光不足为奇,以肩抵壁作圆心,以臂长为半径放手一挥即成。不知圆光半径有长有短不等于臂长者,更不知以肩抵壁根本挥不到120度,而佛像圆光至少要300度!这种以外行斥内行的自以为是,便属于“一成专家”而有“满天飞之嫌”,不仅不是“半通”,根本就是不懂。

  再说在自己的专业范围之内。苏轼算是肉食的专家了吧?大名鼎鼎、传播千古而依然热销的东坡肉便是他的发明,所以,对于什么地方的猪肉质佳,什么地方的猪肉质差,乃至至佳与次佳间的细微区别,一般的美食家根本弄不明白的地方他也清清楚楚,骗不了他的口舌。有一次到凤祥做官,品尝当地猪肉不佳,而以汧阳猪肉为天下至佳,凤祥当地的美食家们当然不信。便派两个仆人到汧阳去采购,半路上猪夜逃,仆人们便空手回到凤祥,在衙前的摊头采购了几头凤祥猪交差。苏轼大喜,届时宴请,供上两盆用同样方法、作料烹饪的猪肉,一盆凤祥,一盆“汧阳”,大家一吃,果然“汧阳”猪比凤祥猪肉好吃得多。不久仆人互哄,道出真相,苏轼以此时时反省,自揭短处,乃悟“每一个人即使在自己的专业范围之内,也只能是半通”。

  而晚明时邱长孺东游吴会,尝无锡惠山泉至佳。他是品茗的高手,对不同泉水、江水、河水的水质当然冷暖独知。于是便购置十坛,命童仆担回,他自己先乘马回家去了。童仆们等主人前脚一走,后脚便把十坛水倾倒干净,挑着十个空坛轻轻松松地回到家中,在门前的河中将十个空坛灌满交差。长孺见“名泉”到家,发函邀请品茗的雅士们到家共尝,一个个啧啧有声,赞不绝口,认为远胜门前河水,“非长孺高兴,吾辈何缘得饮此佳泉乎?”不久童仆们亦内哄,拆穿了西洋镜,名士们一个个把此事压下,照样当他们的品水专家,因为他们坚信:“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范围之内,一定是全懂。”

  任何人的人生都是有涯的,所以,面对无涯的知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矣”。敢说自己不懂的人,比敢说自己都懂的人,实在更懂。


美术报 书法 00025 无涯有涯 2017-04-15 美术报2017-04-1500019 2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