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城市·生活

自然关乎每个人的生活点滴

——谈日本设计与生态的共荣共生

  日本作为一个小国家,资源非常贫乏,设计师慢慢地从身边小的事物开始,到汽车设计,再到住宅设计,这个过程经过了40年的时间,第一代设计师考虑的是设计如何能够为社会带来价值。

  而讲到生态环保,其实日本的设计师、企业和普通人开始关注到这个问题,发现必须要做的时候大概是在1990年左右。在那个年代,日本国内经济成长快速,正是泡沫经济的时候,生态环保经常会被遗忘。经济成长时,大家总是会忘记掉社会环境的一些问题,反而是旁观者清,我们能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其实就是能够解决这个课题的时机。日式的解决方案有很多案例,在此介绍一两个案例。

  譬如铺装材料,一家设计公司用了比较软的石砖,一种软性地砖,其好处在于用了当地的土,里面加入少量的石灰,它能够融入当地的环境,非常绿色环保。可惜它的耐磨性差一点,因为低温烧制而成,所以人走过会有一点磨损。本来想象这是一个缺点,不能成为完整的商品,然而这个公司顾问团的建筑家们非常有意思,他们认为为什么不能被磨损呢,人走过去产生磨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在这些专家们的坚持下,它才真正成为一个商品。他们就是把当地的事物直接借用过来,作为一时的造物材料来使用,解决生态环保问题。

  案例当中的产品虽然已经生产销售,但是十年后因为卖得不好而退出了市场。虽然从生态的角度来说是好的,但是仅仅是作为简单的地砖来使用的话,就只能作为日本料理店的地砖来用,市场是非常小的,所以受到了限制,十年后就退出了。显然社会系统、市场环境、企业、包括整个社会中人们的认知度这些要素没有契合,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和完善,再好的设计品、解决方案都难以实现,并且维持效用,这是我们在这些年中感受最深的事情。

  2011年的海啸灾难让我们的心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日本在这一周的时间所有城市功能都停止了,我们每个人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大量消费的生活方式以后一定会被废弃。因此,我们不断买东西、扔东西这样循环往复的生活不能再持续了,这对于设计师来说也是一个困难的抉择,因为在做广告设计和产品设计时,你不能再延续以往的设计方式了。此外,我们不能再继续讴歌消费,必须要好好地意识到这一点。这让我们在接下来的设计也好,整个生活也好,发生改变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意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举个学校桌椅的例子,日本吉野地区一直有保护建造森林的智慧和技术。如何让小孩理解并传承这个地区的文化和技术显得极为重要,后辈从爷爷奶奶那儿得知祖辈的生活方式。那里的中学生,一进初中就会有自己的一组课桌椅,学生需要自己去组装桌椅,而这个桌椅的素材就是该地方的树木。三年后,毕业之时,自己组装的桌椅是可以作为礼物让孩子们带走的,大家不会扔弃,而是作为珍贵的纪念品留在身边,这就是让孩子们体会到当地资源的宝贵,让孩子们跟当地自然资源有一个和谐共处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大型的家具制造商来为当地的孩子们提供木材,并且这些桌椅是孩子们与造林的工匠们一起做成的特别有意义的用品。

  简单来说,经历了地震和海啸的灾害,我们变得更加谦虚地去生活,尤其是对自然,对地球和生态,我们是被赋予生命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对于事物的价值观与想法,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也是需要科普引导的。当然,在这些案例后面肯定都有非常专业厉害的设计师来执行,当地人做,普通人也可以做,他们站在最前沿去推广、推动这些利于环境保护的事情,这是超越的部分,超越设计的设计,而我们的设计师逐渐退居幕后。

  通过这样的案例能够发现很多时候,时间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我们一般只是关注商品或者购买的瞬间,以这个瞬间的价值最大化作为使命,只关注瞬间,买了东西非常高兴,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价值就会减弱。我认为,要尽量少做这样的事,而正是这样想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价值观和设计出现——我们和自然共生的一个设计。不要再做瞬间的设计,而做出可持续的设计,也就是对于时间的认识,这可能是东方思想当中共通的一个思想和理念。我们考虑东方智慧的时候,可以多多考虑一下时间这个关键词。

  生态系统、环保系统这样的词一经提出,大家可能会觉得需要高科技和复杂的系统,其实并不是那么错综复杂,只要我们顺应时代,及时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身体力行,就可以获得一个协调的生态系统、一个宜居的社会环境。

  (作者系日本设计振兴协会、G-Mark组委会常务理事。本文根据中国美术学院“第二届网络社会与未来设计高峰论坛”嘉宾演讲整理。)


美术报 城市·生活 00022 自然关乎每个人的生活点滴 2017-04-15 13031272 2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