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艺闻

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落幕

  本报杭州讯 赵丽莎 陈霈然 由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于4月20—22日在杭州西子湖畔中国美术学院举行。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主题:事·情。正如许江为大会所书写的对联那样,实时实地实拍,纪天下人间万千事;真心真意真切,录世上家园春秋情。

  IDF是大会主题“I Documentary Fact”的缩写,意为“我纪录事实”。旨在探讨纪录片创作主体、影像方法与拍摄对象的互动关系,思考纪录片更具“人文、探索、思考”的艺术可能性。大会设有“D20提名”单元、“大师传薪”单元、“央视提案”单元、“IDF论坛”单元四大内容板块,由学术委员会决策国际提名人与以中国导演傅红星和法国纪录片制片人伊夫·让诺(Yves Jeanneau)一中一西两位评审团主席领衔,Nilotpal Majumdar(印度)、Sally Berger(美国)、陈玲珍(中国台湾)、高士明(中国)、许继锋(中国)组成的7人评审团,邀请、提名、评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纪录长片与短片作品,最终产生优秀纪录片奖项。

  4月22日晚,历时3天的大会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落幕。大会最终从20部入围作品中揭晓了5部获奖影片。其中,大引勇人(日本)《交差》获“评委特别推荐奖”;Tiffany Hsiung(加拿大)《道歉》获“D20年度作品奖”;Alka Raghuram(印度)《穿长袍的拳击手》获“D20年度作者奖”;金行征《罗长姐》一举摘得“D20年度新锐奖”;杜海滨《少年小赵》获“IDF年度优秀纪录片奖”。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表示:“当代视觉文化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美院举办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正是新媒体时代艺术表现、艺术语言变迁的结果。纪录片,作为非虚构事件本身的影像记录,不仅扩大了电影的疆域,而且推进了纪实文学与报告文学的变革与内涵,带来了人类对于事实认知的现代诉求。这一方面促成了纪录片自身的传播与发展,另一方面也促成了现代传媒社会的制度变迁和整体建构。纪录片的记录,一方面被看做事实本身,另一方面被视为与日常并行的叙事语言来面向大众,面向历史。希望借此次大会,让中国纪录片更加兴盛发展。”


美术报 艺闻 00008 首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落幕 2017-04-29 美术报2017-04-2900018 2 2017年04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