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9版:专版·服务

第二届吴山明中国画创研班
教学札记

  两年一晃而过,与首届创研班一样,经过六期面授课程,把完成创作作品、研究创作过程作为最终教学目标,扩大基础训练面,拓宽创作思路,因人施教,顺势而行,第二届创研班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本届创研班的变化在于山明老师和我在讨论首届创研班的得失后,决定把教学实践往前推进一步,没有沿用首届创研班的“人物画”定义,而改为“中国画”创研班。

  我们在教学大纲中对“中国画”学习方向做了如下描述:

  “当我们把中国画作为表达生命存在的艺术语言来学习,而不仅仅是绘画科目,我们就需要有广泛而深入的人生体验和综合修养,需要具备一专多能、强大多变的语言表达能力。

  美术报名家学院吴山明工作室举办第二届“中国画创研班”期望打破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分科限制,围绕四次创作课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和自选科目毕业创作)进行公共课、专业技术课、加课写生、名家讲座和专题讨论等方式提升学员对中国画的整体理解,探索自身对生活的感受和对表达生命存在的艺术语言,最终初步形成一个可以深入探讨的创作方向,形成离班后能够长期独立的创作状态。

  因工笔可以独立探索研磨,所以创研班着重意笔学习,期待学员养成较好的笔墨习惯。因造型为绘画第一要务,所以创研班授课时以人物画为多。传统绘画中人物、花鸟、走兽、建筑、用具的造型概念略近,都有摹写传神、结构精到的要求。山水画稍远,更重意境、气息。但宋元以前山水画中远景人物组群以及人物与山水房屋树石车马工具的复杂关系是画中一绝,当今山水画家很少有此能力,反而成为很多人物画家掌握山水画后的追求。只有造型能力达到默写自如,“胸有成竹”,笔墨方能成为主体追求,追求之中达笔笔生发,写万变之“胸外之竹”、“寄情之竹”,才能有自己的精神。所以综合训练人物画最长之造型能力、花鸟画最长之笔墨挥洒能力、山水画最长之静心和造境能力、书法最长之书写能力,以求应万物象万形,不囿于分科,功夫日深,翰墨随心,逐渐走向绘画的自由王国,应该是创研班给予学员的方法。

  实际操作中,我们沿袭了首届的方法。1、书法教学贯穿六期课程的五期。2、所有科目都经历临摹、仿写、写生、创作的过程。3、拓宽对创作的理解,大量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分析当今中国画创作的各种方向,不固守浙派绘画的现有样式,但须坚守浙派重视传承中国文化根脉的基本点,坚守中国文化兼容并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本质。

  与首届创研班不同的是,在人物画创作之外增加花鸟画创作、山水画创作,特别邀请吴静初、茹峰分别担任花鸟画和山水画的主导教师,以创作为最终目的,把握整个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的深入,我们又增加了书法创作、插图创作、综合小品创作和格律诗创作。其中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书法创作都要求在四尺整纸或六尺整纸以上的幅面。创作,意味着学员不仅要修习每个科目,还必须自主地投入在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情感和认知,同时也触及了各科目在创作上遇到的现实问题。比如:山水画临摹古法、仿写古法与表现表达真山真水真性情之间的关系;意笔花鸟画套路与现实生活中发现、感悟、喜好的融合;人物画流行的亮相式造型形态如何向探讨生活内在本质方向发展;各科目融合后产生的新语言、新境界等等。同时通过各类讲座,让学员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中国画的传统经典、创作现状、各类创作经验和实践成果。

  大部分科目的大作品创作对很多学员来说都是第一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山明老师和我们导师团队始终是“鼓励与逼迫共用,帮助和自助同在”。让学员们迎着未知不退却,打破艺术门类或分科的“饭碗说”,大胆往前走。在大规模大面积突破极限中挖掘学员的潜力,拓宽眼界和胸怀,树立提升创作能力的自信。每一次创作都能让学员面临许多可能,许多可以,许多不足。逐渐促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角度地主动发现、感悟和体会,找到许多可以表达的充满生机的东西。同时,我们发现学员们互相提升的力量超出预期。每一个学习科目中都有几位水平较高的“本行”学员,他们起到拉动整体水平提高的标杆作用。而好几个科目有我们戏称的“零基础”学员,他们都在团结和谐的学术氛围中取得飞速的进步。甚至好多教师在单科创作过程中坦承难以确认一些学员过去是入行哪个科目的。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所有科目创作中都有超大幅面的作品出现,所以我们有了创作的幅面规定:插图创作为A3纸,综合小品创作不超过四尺整纸,其他创作不超过国展的限制:高2.4米、宽2米。许多惊喜在学员们的笔下发生,他们的创造性,他们独有的思维方式让整个创研班充满活力。

  山明老师自始至终关注教学进程,一再强调课程设置的进阶不易拉开过大。他自己保证每个科目各阶段的训练节点到班进行点评、示范,与学员们交流。根据山明老师的要求,我在每一期课程结束时都布置了离班作业,与下一期课程构成衔接。事实证明,所有认真对待每一期课程和离班作业的学员无疑是班上进步最明显的。部分学员还参加了美术报其他的短期班,充实了在本班学习的能力,并有突出的表现。基础训练之外针对每个个人的基本功补充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探讨,不断深入,也有比较明显的效果。班中还推荐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一书,规定宗白华《美学散步》和李泽厚《美的历程》为必读书。尽可能在教学中呈现浙江中国画“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的画学功夫。

  为保证教学要求,山明老师和我们三位主导教师共邀请了30位基本功扎实、创作能力强、个性特点突出的老师和理论功底深厚,见解独到的老师到班。参与实践课带班的教师有:李葆竹、董文运、金松、徐默、陈虹、陈经、李桐、王霖、王葱葱、余宏达、陈显丰、林爱国、陈明坤,参与讲座、点评和示范的教师有吴宪生、尉晓榕、蒋跃、刘文洁、王作均、张谷旻、何士扬、张捷、袁进华、赵跃鹏、黄骏、韩璐、姚晓冬、陈永怡、王犁、陈艺、潘汶汛。教师人数超过首届创研班一倍多。教师们的独立精神和专业深度让学员们受益匪浅。丰富而差异颇大的教学内容让许多学员觉得自己固有的绘画习惯被重新洗牌,有渐上高楼,远望天涯的感觉。也有学员认为在不断遭遇的新创作中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可以做,原有的套路完全被打乱,甚至有点无所适从。我们再三强调,这是这届创研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给出的是学习、生活、发现、感悟和创作的方法,不单单是绘画技术。相对于原来熟练地游走于单一科目,眼前渐渐打开大片天地,不适应是自然的。这需要大家有更为深入的思考,有更为宽阔的眼界,用更有质量的学习和实践充实自己,形成新的艺术行为模式,避免固步自封,满足于习惯和套路。我们都应该在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过程中慢慢沉淀出自己内心独有的那份单纯、真诚和美的形式语言。到这个班学习不一定立竿见影,但只要好好消化,会影响你一辈子。

  与上一届创研班一样,采风写生都是在常规面授课程之外进行。经学员郭太平、徐锋平、范敏祺、何笠农、郭殿声、冯建法等的安排,本届创研班分别到河南太行山郭亮村周围、浙江浦江县、江西景德镇、甘肃陇西县、河北无极县野风美术中学等地加课。山明老师不顾年事已高,亲自带队太行山的写生教学。

  我始终以为教学相长、广结善缘是我操作创研班的最大收获。

  尽管对于“中国画”,我们的认识从个体而言依然如“瞎子摸象”。但通过这届“中国画”创研班的教学实践,师生们广泛交流讨论,理顺了许多关系。教学过程中,大家渐渐对许多习以为常的说法会本能地深究一下。我想,这起码能让今天的画人更接近“中国画”的本质,能在胸怀、境界和技术发展上都不输于古人,且如古人盛于前世一样,我们定能立于当下。

  (作者系浙江画院一级美术师、副院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美术报 专版·服务 00029 第二届吴山明中国画创研班
教学札记
2017-05-13 13038507 2 2017年05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