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画像石拓本题跋展
本报杭州讯 记者 辛斋 “播芳六合”西泠印社社员系列展之“大汉古韵——夏一鹏题卜友常藏汉代画像石拓本展”开幕式于6月3日上午在西泠印社美术馆举行。
在我国,为石刻拓片题跋大约自北宋时期已经风靡于文人雅士之间,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与李清照的《金石录》均是范例。题跋重在考据,起到证经补史的作用,对学术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石刻拓片题跋,在今天依然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批题跋作品,就是三位学人合力而成的佳作。
这次展出的拓片均来自青年鉴藏家卜友常的收藏。卜友常是河南南阳人,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汉画馆副馆长,长期从事汉代美术考古的科研工作,著作颇丰,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这次展出的60余幅拓片是从卜友常众多藏品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一批拓片。
跋文多是对著作或书画的内容以及创作过程进行阐释。对汉代画像石而言,它是汉代人以刀代笔、以石代纸的一种绘画创作,其粉本多出自当时的绘画大家,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汉代社会的一面镜子,犹如汉代的一部绣像史,使我们更加形象生动地了解汉代的真实面貌。这批拓片的跋文来自中国考古学会秦汉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考古部主任、国际著名秦汉考古学家信立祥。这里的部分汉代画像石拓片,属于考古首次发现和阐释,信立祥的跋文著录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幅幅精美的题跋,出自西泠印社书法篆刻家夏一鹏的手笔。拓片题跋与书法创作有着较多不同,既要考虑突出拓片图形的艺术感染力,又要与其相得益彰,结合得体。所以,书写题跋既有书法的特征,又有绘画的特征。拓片图形是古人所为,而使整张拓片熠熠生辉,那就需要书写题跋者对整体布局与章法的很好把握。一幅好的题跋拓片,是书写者与汉代画像石作者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