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微知“筑”
本报讯 程颖青 6月16日,为期一周的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简称UAD)“2017建筑学术周暨UAD(ACRC)启动活动”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成功落幕。UAD依托浙江大学为背景,本着开放包容的学术精神,重新回归建筑本源而进行探索和研究。建筑行业、照明设计行业、艺术圈的专家和学者们相聚UAD,与大家分享和探讨对待设计、对待建筑的态度和方式。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举办了三场专题讲座: “城市、建筑、光”、“视觉建筑创造城市记忆”、“细腻的建筑改造”;两个主题性联展:一个是“UAD建筑创作奖历届作品精选回顾展”,展览精心挑选了26个作品,分别用展板的形式陈列在浙江大学东一楼119报告厅外中庭处,里面记录了UAD建筑师们十多年来的创作佳品的代表。
另一个是UAD作为主办方,UAD(ACRC)承办,联合邀请了八家具有代表性的沪杭极具探索精神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逸夫楼采光中庭共同参与设计和布展的“建微知筑——小而精的建筑作品联展”。在这个通高的展陈空间里面,9个团队的设计师们在各自3m×3m的小方盒里面用别样的方式呈现了他们小型却又精致的代表作品。
建微知筑,本意取自“见微知著”,意喻小中见大。这里面所讨论的“微”,仅仅只是一个话题的切入点,重点在于展览背后所希望探讨的“筑”。在那里面,看到建筑师为了实现他们的设计,所付出踏实的调研、严谨的分析和高频的现场服务,因而造就了一个个精美而极富探索精神的建筑设计作品。
为此主办方集合了不同背景、不同思想、不同规模的建筑设计团队,带着作品来到UAD,一起讨论这个共同的话题。以下为大家撷取座谈会嘉宾设计师们对建微知筑的诠释和解读片断(根据现场发言顺序排列):
我们对待每一个项目都会有一个全新的观念去认识它,并不是说大项目用的时间多一点,小项目用的时间少一点,而是背后的思考:怎么样从这个项目的资源中发现一个切入点,这是我们做小项目觉得更有意思的一点。
——范久江(久舍营造工作室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仅是做建筑。建筑是一个过程,不是最后结果,它不是一个物品,我们不是达到它,而是说建筑是一整套思维的过程。
——戚山山(STUDIO QI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我们做每一个建筑的过程中,也会用这种思维去思考,这个展览本身是一个房中房,我们希望在三乘以三的格子里面创造另外一个空间,这个房间是非常纯粹的,你可以在里面享受纯粹的从光、空间、建构来体验的空间。
——任天(设计聚合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有时候我们的设计不能够单纯地依靠图纸架构,而需要做更多的细微的建筑,需要我们建筑师个人本身的行动,包括随着技术的发展,建造技术更需要建筑师来投入。
——黄明健(设计聚合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建筑师这种交流不应该是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面,而是应该走出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然后跟社会进行接触。
——陈文彬(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合伙人)
无论小的建筑还是大的建筑,你是不是让它属于这个场地,让它在这个场地中恰如其分地找到自己应有的姿态。如果每一个建筑在做的时候,无论是小的尺度还是大的尺度,能够回答清楚这个首要的问题,这一点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王彦(GOA大象设计合伙人、总建筑师)
对建筑层面的关注,让我们更加理解,作为一个当代建筑师你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一个建筑师从学校出来,到最后干不动的那一天,他对建筑的理解是不断地变化的。
——陈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五院院长、分院副总建筑师)
要尽量使用非常少的材料,这样的话你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在概念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它的界定是怎么样的。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整个项目设计中,从艺术作品里面找灵感。因为在绘画或者是雕塑作品里面,它常常会体现一个想法的本质的状态和核心的内容,如果我们更好地理解本质的话,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想象的大门。
——艾伦·琼斯(Dow Jones Architects 事务所合伙人)
其实所有的项目都一样,小小的项目是找到一个思考核心的问题。
——小嶋伸也(云树酒店设计师,小大建筑设计事务所Kooo architects创始人)
我们基本上想做的事是让你安静地体验那个建筑,不想复原任何的东西,有树、光、开窗,所有的一切会让你想坐下来,坐下来之后你发现这个树是属于你的。
——彭荣斌(创研中心项目总监、“建微知筑”主策展人)
整场展览,不仅是想表达展陈的作品,整个展览本身也恰恰契合了所讨论的“筑”背后的东西。在这个14m×16m× 12m的并不算大的通高空间内,九个小方盒子错落有致的堆砌,更像是为大家呈现了另一个小而精的建筑作品。里面凝聚着UAD(ACRC)的建筑师们和所有参展团队从前期方案讨论,到现场布置,到设备调试……全过程的付出和努力。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16日。
本次活动源于UAD建筑设计师们对当今设计的反思与思考。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过去的60年里,得以参与并完成了大量大规模的建筑项目,其中涉及了几乎所有的建筑类型,有博物馆、剧院、办公、体育、住宅等等。活动也是希望能够在杭州地区营造这种差异化的连接,促进行业的集体思索,摈弃商业化和生产性,通过对小体量建筑的细腻思考与深入解读,关注不同建筑群体对建筑的建造语言、社会价值等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