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育

平凡并执着

让你感动的,是生命那种有力而向外爆发出来的精气神。

  平凡并执着

  让你感动的,是生命那种有力而向外爆发出来的精气神。

  在2007年的时候,已经有所名气的刘老师毅然决然去邛崃山区高何镇高兴村支教。顺着让西街小学的孩子有美术课上的想法,也要把美术课带到大山里面、带到农村小学去,让农村的孩子也感受真、善、美,去探索乡土美术教育。刘老师来到了邛崃市高何镇高兴村小学,支教的这些农村小学基本没有美术课,地方也偏远,美术材料、工具成了很大的问题,一则是不好买,二则是对农村孩子来说又贵。那怎么办?农村什么最好取材,刘老师思索着……泥巴!那就搞泥塑!搞陶艺!开始了一双手、一团泥、一个竹签的泥塑捏塑教学探索。

  讲到这里,我看到的刘老师的神情仿佛就是在讲课中情绪高昂、神采飞扬的老师。刘老师说:“智慧的增长就是遇到困难,解决困难。”

  来到山区支教的刘老师便开始了探索泥塑、陶艺,独创了泥塑捏塑的课堂教学方法,做大量的研究和整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重新分解组合;刘老师说到“分解组合”的时候我感觉到这两个词的语气有着浓浓的数学味。

  当课程被开发出来的时候,孩子们在课上是玩疯了,孩子对于“玩泥巴”的抵抗力可以说是零。从此课上座无虚席,孩子们准备的工具硬是比城里孩子准备的都齐,而且这些都不需要老师讲,那一双双渴望的小眼神不知道多么期待着这样的美术课。

  在给孩子们上泥塑课的时候,有个反传统的做法:只讲结构,不讲比例。因为一讲比例,要求符合真实,做得“像”,孩子们就不敢玩了。而是强调去感受对象,去领悟对象。刘老师讲:“不管人物还是小玩意,让你感动的,不是像不像,而是生命那种有力而向外爆发出来的精气神。”

  泥塑的思路被打开后,随后又开创了根艺、竹艺、纸艺、叶艺、布艺、烙画、纸浆塑等十多项乡土美术项目。让很多农村、山区学校的孩子都享受到了美术的乐趣。

  2007年的夏天,刘老师第一次带学生去成都,应邀参加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汇报展览。

  要把孩子们的泥塑作品拉到成都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儿。刘老师找来货车,又苦于没有工人搬,正值盛夏,他硬是将2000多件泥塑作品装箱,装了20多箱又卸载,搬到展厅一个个布置好。“也是因为没有窑,泥塑没有烧制,不结实,交给别人也不放心。”刘老师说道。

  2009年刘老师再次到邛崃高何学校支教。当时有很多偏远农村学校都得不到重视,自从有了乡土美术特色活动,有了一技之长后纷纷变得生机勃勃。邛崃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作品后,非常地心动。便想要收藏一些学生作品到学校去展览,刘老师便想“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特教的孩子们更“活跃”些,与普通孩子有些不同,由于视觉、听觉或语言的缺失,他们有一个常人难以感受的世界。所以他们在世间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坚强的内心。因为学生们有些听不见,开课示意需要借助黑板上方的一盏绿色灯泡,灯亮开始上课,刘老师讲课全凭动作和神态。

  特教的孩子认真起来拥有比正常孩子更强的专注力。只要双手一碰到陶土,他们就立即全神贯注,小泥人的眼睛、头发、衣服、鞋子、扣子都在他们的手指与竹签之下一点点成型。

  美术课也不单单就是教美术,在课上,孩子们变得安静了,变得不躁动了,变得自信了,孩子们觉得自己也可以做一件得意的美术作品出来。“一旦他们专注去做一件事,就安静下来了。原来的老教室,有些破破烂烂的。但现在再去看他们的教室,干净整洁,全部都是他们自己动手美化。我教他们美化教室,办板报,做手工。他们的手在创造一个世界。”刘文君老师说。

  (作者为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美术报 美育 00017 平凡并执着 2017-09-09 美术报2017-09-0900025;4987521 2 2017年09月0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