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鉴藏

读画随笔

  去岁访北京,在僻巷冷摊拾得《读画随笔》一册,黄茅著,开本18.5×13cm,1949年香港人间书屋出版,为人间文丛之一。封面左侧有墨水笔签名“叶浅予”,已褪色。前环衬右页有作者题字:

  浅予大师指正

  作者敬赠

  一九四九.十.廿三.香港

  黄茅,即黄蒙田,又名草予,广东台山人,现代著名美术理论家、漫画家、散文家。1936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专门学校,原学西洋画。抗战爆发后,参加了由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组织的抗日漫画宣传队,从事漫画史论、漫画评论工作。抗战结束后,长期在香港从事美术工作,并主编《美术家》杂志。其著作《漫画艺术讲话》“具有开拓性地第一次论述了中国漫画艺术的发展”(徐昌酩:《上海美术志》),是民国时期漫画理论进一步成熟的标志(杨增莉:《民国时期中国漫画理论的构建》)。

  《读画随笔》,与丰子恺的《艺术趣味》一样,虽言美术理论,但并非晦涩难懂的“天书”,而是行文流畅、趣味盎然的散文。如《毕加索断片》《符罗飞之画》《张光宇和〈西游漫记〉》《读叶浅予的漫画》等篇,皆是述论画家之作,但作者的目的不止于臧否人物,而是设身处地,从画家创作的立场看待他们的作品,对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保持兼容并蓄的态度。但作者也有自己的品评标准,首先是存真,要真实表现社会,而非回避现实。其次是风格,画家在创作形式与内容上应当塑造自己的风格。在黄茅看来,“漫画是一种跟着时代走——甚至走在时代前头的艺术,时代向漫画家伸手要什么,他们绝不会汇报以另一种不相干的东西。”

  《读画随笔》中收录的《张光宇和〈西游漫记〉》是最早评介张光宇及其作品的文章之一,已关注到《西游漫记》的隐喻式风格,“是在编织一个并不愉快的谎言,但读者们会从亲身经历过的事实了解到这谎言的真实性。”同时,从技巧上(表现方法、色彩、造型、线条等)指出,张光宇的作品是“受了墨西哥画家珂弗罗皮斯很大的影响”,并“吸收了我们的艺术遗产和舶来品”。对张光宇的评价亦甚中肯:“在现存的漫画家当中,能在一个人身上找寻到中国漫画发展的痕迹,接受舶来品最多而同时也最能发挥个性,创造与完成属于自己的形式的,是作为漫画家的张光宇先生。”姜伯勤在论及袁运生的壁画创作时,也谈到其对张光宇艺术风格的最初了解,是来自于《读画随笔》。

  此册《读画随笔》为叶浅予旧藏。叶浅予与黄茅在抗战时期即已相识,同在抗日漫画宣传队,都是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会员,共同编辑、出版过漫画木刻集《奎宁君奇遇记》(1942年耕耘出版社)等。1990年,耄耋之年的叶浅予仍不忘邀请黄茅等二十七人,“由京、津、鄂、鲁、浙、台、港雅集于杭,创艺术行路团之举”(郎绍君《叶浅予师生友艺术行路团记》)他们挑灯夜话,相顾忆往,品味坎坎人生,回首莘莘艺旅,正如这册《读画随笔》,从香港辗转携至北京,见证着抗战烽火下惺惺相惜的友谊。


美术报 鉴藏 00008 读画随笔 2017-09-23 5129989 2 2017年09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