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能力如何转化为教学能力
■姚渝永(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委员)
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我在重庆教科院,给市政府打了一个报告,内容是当时中小学美术老师的状态,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编。根据当时重庆地区培养的美术师资和我们在编的美术教师计算,得出一个结论,要解决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缺编问题需100年。当然,当时没有考虑到社会发展得这么快。
我后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当时第一个任务,就是怎么把课开齐,谈不上把课开好。现在教师队伍的状态,通过展览一定程度折射出我们有一支非常强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不仅仅是把课开齐,而且是怎么把课开好,来符合我们中小学美术教育育人的功能。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比过去更大了。城市的学校尤其是一些好的学校,甚至十来个美术教师,这种学校不是个别,是比较普遍的。而且相当一部分学校,老师都是自己有一个专门的美术教室。我退休之后来到美协,着重跑了很多地区,跑到一些比较偏远的学校里面去,硬件软件条件都非常差。因此,我们现在整个教育,包括美术教育在内发展非常快,对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的改善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我们有一个学校本来是农村地区的学校,随着社会发展,那个地区变成了城区,但是学生主体还是农村子女。那个学校的一个美术老师是四川美院毕业的,版画专业毕业的他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他在美术教学的时候把重点投入在了陶艺。他希望在他的教学里面,一是达到美术教育的效果,二是希望培养学生一种技艺,三是希望学生在制作陶艺的过程中培养一种工匠精神,我觉得这个老师就做得非常好。我们的老师要具备坚实的美术创作能力,还要把它有效地转化为中小学美术教学、能力和创作。
从教研角度来说,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变化,教研工作怎么做?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教研的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