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
艺术金融
成为
“伪命题”
■崔连玉(潍坊市画廊协会驻会副会长)
前几年艺术品市场的火热,让全国各地的金融机构开始与艺术进行“对接”,希冀能走出一条金融与艺术相结合的道路来。然而,就先期情况来看,据我所知,除少数几家金融机构取得成功外,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由此可知,受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相关政策的影响,以及艺术市场不规范行为的限制,加上大量不切实际的金融“伪理论”大行其道,致使目前艺术金融难以蓬勃发展。
艺术金融要发展
必须结合艺术品本身特性
近段时间以来,有声音认为,艺术金融是推动下一次艺术品市场高潮的巨大动力,但在我看来,这一说法具有一定的误导性。针对艺术市场的现状,和金融机构政策及其内部管理的局限性,我认为艺术金融的发展目前并不是很成熟。
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和相关政策,是一种以防风险为基础的经营模式,这对房地产等行业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具体对接到艺术品市场,就有点“水土不服”。
艺术品具有自身独特性质,包括市场、价格、产品真假等,如果脱离了这些特性,按金融内部管理的要求直接挂钩到艺术品上,那么这不能称其为“艺术金融”,而是“不接地气”的“金融艺术”。很多银行,比如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以及全国各地一些新兴的文交所,也以金融业为基础,做过很多尝试,但同样负多胜少,其原因正是出在金融业内部的局限性上。按照银行规定,要具体到产品的年限、利息等硬性指标,书画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银行没有专业鉴赏鉴定书画的专业人员,不能对书画的价格和价值做出正确判断,致使收贷款数额与贷款人产生很大的分歧,因此想突破性地改变其管理、防风险制度,难度很大。
艺术金融也该具有
“艺术”气质
艺术金融怎样才能成功落地从而真正实现为艺术业服务?我认为金融机构需要具备“艺术”特点,那就是要“个性化”,一是针对艺术品制定灵活多变的政策;二是自己具有专业的鉴定团队。举例说明,在全国范围内艺术金融发展低迷的当下,潍坊银行却逆势上扬,取得了成功,探究其成功的原因,无非是三点:一、潍坊银行作为地方银行,其在政策的突破上具有灵活变通的明显优势。潍坊银行各级管理层对艺术市场都较为了解,内部建立了比较科学的价格体系,能够相对客观公正地为书画作品确定价格。为尽可能地避免风险,银行还制定了“预收购人制度”,即贷款画廊可以指定另一家具有实力的画廊作为担保人,银行对担保画廊的实力和资质进行确认后,可以作为贷款画廊的“预收购人”,书画作品的价格经过“预收购人”进行二次审核,如此,书画价格就会最大限度地做到客观公正,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也为贷款画廊提供了便利。
另外,潍坊银行的“竞拍贷和消费贷”制度也值得金融机构借鉴。银行与多家拍卖行建立了合作关系,画廊参与拍卖公司的竞拍,拍得的作品可以付一半资金,另一半则可向银行提出申请贷款,此举缓解了画廊的经济压力;而“消费贷”则让藏家获利不少,倘若某企业家看中了某画廊的作品,也可以只给画廊一半画款,另一半则可申请银行贷款,当然,银行事先也需对藏家的实力和资质预以调查。正是由于潍坊银行针对艺术品本身制定了一系列较为科学完善的政策,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修正,不断探索新的艺术金融形式,才使它成为艺术金融成功实施的案例,从而在全国艺术金融领域树立了标杆,而其他金融机构的艺术金融业务之所以发展艰难,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方向上尚未理清。
我认为,企业投资项目是有周期的,可以预算成本和收益,对之的产品价值都有明确的目标,因此在银行贷款额度、期限及利率上都有统筹安排;艺术品则不然,它的价格难把握,其参考价基本都是通过众多数据折中产生,艺术市场的周期规律也是复杂多变,所以在投资时间上会与投资效益产生矛盾,无法预料的价格增长机制也会和利率产生矛盾。如果金融机构不能针对艺术品的特性推出与之相匹配的政策,要想艺术与金融有交叉地对接几乎是不现实的。金融和艺术品对接一定要树立健康理念,金融注入艺术是为了培育艺术品而非对其进行“炒作”,一定要把金融杠杆恰如其分地进行运用。因此,针对艺术金融,金融业一定要建立完善的体制。
发展艺术金融
离不开规范的艺术市场环境
规范的艺术市场环境,自然会为艺术金融市场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中国艺术品市场前期呈自由发展的状态,但是在行为规则、艺术品定价等方面都缺乏科学性、规范性。从二级市场拍卖公司的古代、近现代作品拍卖价格指数来看,由于拍卖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它们离艺术金融的价格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综合各种依据,对成名大家的作品进行科学的价格制定,并进行权威发布,在市场上形成“硬通货式”的价值认可,让其有章可循。而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经纪人,要想与金融进行有效对接,我认为要把握几个趋势。
一是坚持推进画廊代理制,这也是规范市场、制定合理价格的有效方式;二是要“抱团发展”,建立“画廊集团化”,传统个体画廊目前出现经营上的困境,画廊集团化可以把众多画廊和文化企业进行整合形成“行业集团”,在建制上实现企业化,诚信基础也会提高,会吸引更多一线艺术家进行合作,同时在艺术品价格的制定上会更加合理,为国家有关部门和有关机构提供更为准确的当代艺术品市场价格依据、指数,为当代艺术品与艺术金融对接创造更好的条件。
总之,艺术金融机构如果想在全国推行成功,必须符合“艺术品”的特性,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方式方法,否则“艺术金融”就是一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