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评论

师从的意义

——登烟雨楼感怀

  编者按:当代艺术家谷文达途经嘉兴南湖烟雨楼,忽见吴昌硕入室弟子王个簃先生以及老师陆俨少先生所题匾额,拜读之余触发了自己对古今艺术片断式的感想。他忆及拜师曹简楼、陆俨少的经历,谈到师从的意义,联想到文人画时代的终结,近代中国画的式微……

  上世纪80年代李小山曾一石激起千层浪,而在谷文达看来,明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国画界,其处于“基因”的“蜕变”过程中,画种亦在“蜕变”中,只要蜕变不止,便是生命不息。谷文达1987年去美国时,美术界叹息他的离开,但实际的情况是他从未停止过水墨演进,一直不断推进水墨艺术的实验与建树。他常常充满怀念地谈起恩师陆俨少,直到今天,谷文达纽约的家里,仍然挂着当年出国时陆俨少为他亲笔书写的推荐信。作为实验水墨的早期探索者,谷文达认为,颠覆传统和继承传统并不矛盾。艺术中有些良品、新品就是出自于“异地嫁接”,谷文达多年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他结合自己的艺术经历将“树挪则死,人挪则活”的古训做了新的阐释。在此篇文风古雅的纪实散文中,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艺术家思想的维度。

  一

  从杭州回沪的归途中。经过嘉兴,常常会停车买些粽子和缙云烧饼,一路便津津乐道传统食物之鲜美。

  嘉兴穿越而过,窗外的景致在变化中。虽然我不曾去过南湖,但与我看过的照片多不一样了。我自言自语地决定,要去拜访南湖。周末便兴致勃勃地坐上了南湖游船……

  数天之前,中学同学传一微信于我,惊艳的是大上海之蓝图。从南通到嘉兴;自苏州、无锡至宁波和温州。而距申城一百公里的嘉兴南湖,就像申城的中心公园……天气炎热到知了怨声载道,此起彼伏,却也增添一丝烦恼。

  我登上烟雨楼,在一楼正厅忽见吴昌硕的入室弟子王个簃先生所书“湖天一览”;我久久仰之,觉得此帧法书,是吴门正传制作。拜读之余,我碾转湖心岛的园林中庭,在观音阁前,意外觅见我老师陆俨少先生所题一匾“观音阁”。我喃喃自语,好不欢喜;绕烟雨楼漫步,四面湖水环抱。先前热浪烦心,随碧波远去;换来“一片冰心”自觉不废此行。

  二

  我在《我的水墨历程》一文里忆及拜师曹简楼先生的一段经历:

  “花卉画家曹简楼先生是吴昌硕的学生王个簃的入室弟子。他是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绘画班的兼职教师。因为我在东阳木雕专业,曾有缘听过他的课。1976年我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后,有幸拜曹简楼先生为师。从那时起我开始接触正统的诗书画印的熏陶。吴昌硕的没骨写意的境界与金石篆书入画的浑厚凝重风范对于我的影响,现在看来是在于我自身喜好博大精深,雄浑神秘的境界,或许也直接影响到我后来的‘联合国’与‘唐诗后著’碑林三系等规模的装置艺术。

  那时的我,每个周末上午必去住在长乐路和茂名南路口,兰馨戏院后的art deco公寓,曹简楼先生家中画室。显然可以看出曹简楼先生在旧上海经商的富裕痕迹。可以想像画画是曹简楼先生的一种优越生活条件下的专业式的业余爱好和生活品质的一部分。解放后,当然经商不成了。但依曹简楼先生娴熟的花卉画技艺水平,又是吴门画派的入室弟子,顺理成章地出任上海中国画院的职业画家。如南宋画院的宫廷体制,解放后各省、甚至省份的县城都相继成立了中国画院。培养出一批以沿袭传统的职业国画家和一批以社会主义主题式创作的彩墨画家。如此优越的条件,就像是曹简楼先生在解放前经商时没有可能有的奢侈。旧上海曹简楼先生的家虽然中产,却是十里洋场经商而来的。画画是无法谋生的。在师承曹简楼先生的日子里,除了我能学习到的花卉画、篆书及篆刻的传统技术,我能感受到他做职业艺术家的满足。当时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明显地体会到了……和我后来在浙美师从陆俨少老师时的感受是一样的。

  陆老师的绘画是基于他深厚的文化上的修养所致。解放后的画家中,我没有见过有谁的诗赋及题跋,可以与陆俨少先生相匹敌的。记得陆俨少先生写一手惊艳四座的赋与散文,亮丽了!

  京城的画家们,西洋画出家,却常常只能落得‘穷款’。李可染先生以此却独树一帜,创造了一种艺术性很独特的‘穷款’。比较朱耷极限的简约和精炼的语言,无与伦比的华滋丰厚之境界时,京城就显得粗俗,浅显和矫揉造作了。朱耷想要说的、要表现的,是古今中外的艺术所要顶礼膜拜的!诸如此类的思考在我进入浙美之前时是不可能的。

  所以很难想像,为何潘天寿先生执意要将陆俨少先生从上海请到杭州的道理所在。那时上海的中国画院如此对待陆老先生,也许我要问的是上海中国画院在那时又有谁的水平可以沾边陆先生的?正是那段艰苦的岁月,陆俨少先生画出了一生的精品!”

  三

  齐白石先生出版画册,求一吴昌硕题跋,以作画册之封面为荣;潘天寿二十有几求拜八十高龄的吴昌硕先生为师;吴昌硕先生非常器重与信任王个簃先生,弟子之余,王个簃先生还是吴先生子孙的家庭教师,无不情怀由衷。

  湖心岛上之烟雨楼,高檐画栋,朱漆青砖。老木逢春,绿荫掩映。烟雨起时,沧茫清远。

  因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得名。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广陵郡王钱元镣筑台,以馆宾客,极目南湖。原遗址现已无处寻觅。嘉靖二十七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治理河道,将所挖泥土填入湖中,遂成一岛。烟雨楼几经兴废,历史沧桑;民国七年,即1918年,嘉兴知事张昌庆重建烟雨楼,并不断扩建成一江南名楼。

  乾隆先后六下江南,却八次登临烟雨楼。乾隆十六年,初次南巡,下榻秀水县北门外御花园;次日登临烟雨楼,写下《烟雨楼用韩子祁诗韵》。重游逢晴,而起诗兴,作《烟雨楼即景》,将烟雨楼比作蓬莱岛。乾隆二十七年,皇帝第三次南巡,游览烟雨楼及茶禅寺,在烟雨楼作了《再题烟雨楼》,他从杭州回銮过嘉兴,复出烟雨楼,写下了《复游烟雨楼》诗二首。之后的三访烟雨楼,留下了《烟雨楼叠旧作韵》,《游烟雨楼即景杂咏》四首、《再游烟雨楼诗》、《题烟雨楼》。乾隆四十五年,乾隆七十大寿游览烟雨楼作《题烟雨楼》。乾隆对烟雨楼情有独钟,故在避暑山庄仿造一烟雨楼,并题:“庚子年南巡旋跸,携烟雨楼图归,游热河仿为之……”

  而南湖最为人瞩目的当属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等十余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列席会议。7月30日夜晚,一大会址忽遭法租界巡捕闻讯前来搜捕。代表们商定将一大最后一天的活动,挪至嘉兴南湖烟雨楼的一条画舫上举行。28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烟雨楼的画舫,易名为“红船”……

  四

  师从的意义,如同根茎之于枝干;从近代到现代艺术的转折,关键性一代宗师,是晚清的“海派”;而最具影响者莫过于吴门画派宗师吴昌硕,他又与任伯年、赵之谦与虚谷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明清时期,因袭守旧;画风渐趋颓势。虽有八大与八怪,董其昌与石涛,却也无力回天,败于重复繁衍,直至一棵树寿终正寝。

  (下转第13版)


美术报 评论 00012 师从的意义 2017-11-11 美术报2017-11-1100019;5534491 2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