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标准化知识灌输
传统教育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将知识窄化为标准化的书本文字,有用和无用成为判断知识价值的潜在标准,只是被功利化选择和规范。而如今,知识更新换代很快,当前的信息技术知识每2.5年就会更新一代,这意味着传授学习知识的手段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而对标准化的质疑和反思精神则会让知识转化为智慧。
标准化教育目标
传统的标准化教育以雷同的培养模式和目标为特征,死板规范教育理念和体系制约了学生的成长,缺乏融通性和开放性,缺乏艺术应有的创造能力。把教学局限在规范标准的形式材料技术手法中,偏重技巧的教学成为创造力的桎梏,常常忽略了本质与核心问题的解决。
标准化课程教学
旧的传统教学制定了一系列格式化、标准化的课件和教案,忽视受教育者个体特质的差异,排斥个人独特的实践与探索,学生缺乏通过敏锐感觉进行知识发现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更缺乏鲜明的教学特色和灵活的课题设置。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过分狭窄的标准化训练,不能适应未来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竞争。
标准化教学管理
尤其在综合大学里,高等艺术教育的管理方式采用了理工科管理模式,以科研论文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以表格数字进行教学成绩的考核,忽略了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内涵性,艺术创造的灵活性和实践性。非标准化鼓励教师的高度自律,学生的高度自主。让人性丰满与内在驱动成为管理的基础。
由此可见,标准化把人异化为社会生产需要的工具,违背个体生命的内在本质。在未来,因科技发展劳动力结构会发生更大的变化,艺术家和设计师身份和人生方式将会出现多样化的倾向,对生活幸福和价值意义的定义更加多元。普通人通过艺术获得更为独特的审美化诗意生活。
强行的所谓的“公认”规则和标准,让我们在推行教育的过程中失去了人和人的亲密关系,失去了教育和学习的快乐幸福。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反对针对问题和事情的具体标准与尺度,万物有尺度,万事有标准,但是,针对人的教育,当代艺术教育思想内核强调: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当代社会的复杂变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多元变异,形成了显著的当代性,必须在这个当代性视域下审视艺术教育。创造性成为人才需求的显著特点。学校不是工厂,艺术教育不是工业产品的教育。大学必须契合地方水土,尊重师资特点,才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好的教育是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进程中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