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抒怀
丹青流芳
——北京、杭州两地
女艺术家作品展同期开展
夏超 赵丽莎
本报讯 夏超 赵丽莎 近日,北京、杭州两地,今、古女性艺术家作品展同期开展,让我们全方位地体味女性艺术家的创作魅力。
11月22日,“迈向新时代──女性与时代·百年中国女性艺术大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女画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共同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学术支持,展览将持续至12月7日。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实等领导以及艺术家、理论家500余人出席开幕式。本次展览为“女性与时代·百年中国女性艺术大展”的首项展览,是百年女性艺术大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女性艺术家290余件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等各大艺术门类。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呈现出年轻一代女性艺术家鲜明的艺术个性、敏锐的视角、多元化的作品面貌和活跃的艺术创造力。
中国女画家协会主席孔紫说:“中国女性艺术是中国现代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是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梳理百年中国女性艺术的历史脉络,向全社会展示百年来女性艺术发展的丰硕成果。女性艺术家独特的文化视角、深厚的人文情怀、丰沛入微的艺术表达方式,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宝贵财富。中国女画家协会一定不忘初心,努力促进中国女性艺术健康发展,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引领者和践行者。”
伴随着时代的脚步,21世纪的中国画坛,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年轻一代的女性艺术家,伴着院校教育的普及与学习大环境的拓展,艺术视野更加开阔,更加关注人类生存、生命个体与社会和艺术语言的叙述。她们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升华境界,采撷艺术灵感,在传统的传承和创新上锐意进取,收获了丰硕成果。
参展的艺术家及作品,通过全国征集、大展艺术委员会推荐、评审委员会评选等严谨程序入展,呈现出新时代女性艺术与文化的总体面貌,代表了21世纪中国女性艺术家的最高学术成就。展览开幕式后举行了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张晓凌、徐虹主持,王镛、刘曦林、高天民、许向群等嘉宾与参展画家就本次大展及女性艺术现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与此同期,11月25日,“流芳未歇——明清时期女性画家作品展”在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与观众见面,展览将展出30余位明清时期女画家的书画作品共60余件(组),让观众感受古代女性在绘画创作中流入笔端的细腻情怀。
明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各种学术思想也日趋活跃,女性萌发了个性解放的要求,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女性地位也得以提升。她们的才华得到某种程度的认可和赞许。江浙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形成了大批以文化为业的创作世家并形成了各自的艺术体系。始于北宋的文人画理念在不断的绘画实践中,也逐渐发展和渗入到一般文人士子尤其是江浙地区文士的学养之中,或为父子相继、夫妻相传。家藏书画和家庭成员创作的观摩,都潜移默化地引发女性对书画的创作兴趣。在擅画者的亲自指点关照下,她们在日常生活闲暇之余以笔墨为伴,借书画创作抒发内心情感。一些具有相当文化权的大鉴藏家,如王穉登、董其昌、陈继儒、李日华、汪珂玉等开始关注女性的绘画艺术,他们赏识她们的作品,并在作品上进行题跋、评论,说明这一时期女性已经积极介入到诗画创作领域并获得认可。清代,女性绘画在明代兴盛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画家结社闺阁,积极地开展雅集笔会,甚至还课徒授艺、卖画自给,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使清代女性画家无论是人数,还是作品数量都超过历代女性画家及作品的总和,在绘画技法的多方运用上,更是远胜于各代女性画家。这就使得对女性画家及其艺术的关照和记述相对于其他时期而言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