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碰撞下的“化学反应”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知识的两个端点,一个是自由而规矩无处不在的艺术,一个是严谨却充满激情和梦想的科学,当科学与艺术发生撞击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在近日举行的浙江大学“艺术与科学”高峰论坛上,来自全球各地的行业大咖们的精彩发言或许可以启发读者跨越领域的知识更新。
身处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时代,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过了技术改造的形而下的阶段,而转换成为不断的追问:为什么像梵高这样有名的艺术家会被认为是“疯子”?为什么艺术可以特立独行?想象力是不是仅仅是艺术的专利?科学家的想象力和艺术家的想象力,在大脑活动和神经主体、还有视觉经验方面而言,都是一样格式吗?大脑在艺术创作中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如何理解“科学向左,艺术向右”这句名言?情感、情绪、感觉、直觉是生物性的,还是认知性的?紊乱的大脑和亢奋的大脑会导致哪些不同的艺术传导方式……
所有这些,包括“人工智能”还有一大堆问题、悬疑、联想,都成为这次论坛中最热门而时尚的话题。 ——编者
大脑必须要发育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创造艺术,艺术是人类所独有,不过它的基石在其他物种中已经开始出现。我们每个人都与众不同,进化是差异性的,否则进化没有动力,今天大脑和身体的进化已经停止,但是差异性留下来了。有些差异会造成人的极端、不正常,或者说跟常人不一样,但他们在艺术或其他方面常伴随着极端伟大或美丽的创造力。
——荷兰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脑研究所所长
迪克·斯瓦伯教授
神经迫使我们面对自己的内心和情感,理解艺术在生活经验层面的意义。
——神经元艺术史研究创始人
约翰·奥尼恩斯教授
艺术作为科学、作为思想的源泉,已经被历史明证。艺术运动与科学上的革命如果不是相继产生就是并行发生: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与巴洛克艺术的椭圆结构;牛顿的物理光学实验与荷兰内景画的光线处理;可以得见,在人类认知、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进程中,正是艺术在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之间构架了桥梁,在建构自身的过程中为左右两者提供了灵感、创造性手段、最高品质标杆,使之不断提升至新的精神境界与创新高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美院曹意强教授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领域,机器学习技术已经深刻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建立关于学习的计算模型来促进人类理解“人类如何学习”,是一个关乎人类自我本识的重大议题。机器学习技术在画作鉴定中可以大幅降低分析成本,具有对用户要求低,准确高效,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周志华教授
科学和艺术两个系统的不同之处还在于,科学的路径是直线向前的,是达尔文式的,因为它必须向前推进,建立越来越严密精确的概念化、数字化、模型化系统,不断地淘汰旧知、创造新知;而艺术不是,艺术是永远后退或回归,永远用人类感觉和感知的眼、耳、鼻、舌、身、意初心、诗意初心召唤人的精神回归家园,回到与天空同辽阔、与河山同起伏、与花草同柔弱的栖居之所。科学和艺术就像是一对伟大的情侣,但是它们两人所承载人类文明的范畴是不一样的。科学与艺术的原则,在审美文化的层面上,必须进行全面地反省和甄别。
——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森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