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5版:格调

城市中的人造自然景观

自然房地产:如画之城及其痛苦

  城市中的人造自然景观

  自然房地产:如画之城及其痛苦

  ■黄孙权(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所工学博士、建筑学者)

  “城市是可以说话的,我们人的行动是要让它说话,而不是让它等着被读。美丽之地,就是权力曾过往之地。”

  学界不喜欢将Landscape翻译成“景观”,而更推崇另一个翻译“地景”。地景是与土地的变化有关,一开始它是作为科学客观分析的对象,地理形态组成关系。绿色意识形态,如城市之肺、森林公园等等,也深刻影响到19世纪初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准则。

  我们逐渐面临一个问题,自然的历史化会慢慢变成历史的自然化。推土机并不是真实实体的推土机,而是绿色推土机,房地产慢慢转变为自然的房地产。怎么在景观里面找到一些生存以及斗争的经验?“绿色推土机”的意思对我来说,就是公园+美丽现代城市+中产阶级。地景并不是空间的形貌,它本身就是空间生产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只能辩证性地去看地景生成的过程,才不会操纵性地解决这个问题。

  地景的力量并非提供一个景观,而是提供主体能够创造与辨识自己投射其中亦真亦假图像之能力,它吸收所有图像,让自身强加其中而成为作品。以视觉逻辑基础展开的批评,都难逃二元性的牢笼,如真实、想像,内外,补偿性、操纵性(阿多诺)等。对于某些都市研究者和关注社会性的艺术家来说,景观的二元性已然不是论述问题,而是其空间生产过程如何让众多政治计划得以出现的实践?透过一些案例的梳理,论证唯有将此类空间(景观,地景,城市)视为空间生产的原因和结果,才能解释如画之城之生产,其带来痛苦又如何转化成有意义的,抗拒自然房地产的力量。


美术报 格调 00025 自然房地产:如画之城及其痛苦 2018-01-06 美术报2018-01-0600009;美术报2018-01-0600010;美术报2018-01-0600008 2 2018年01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