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美育

美术师范生
实践教学问题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未来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高师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对接研究也是美术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长三角师范生技能大赛可见,以我校(山东师大)为代表的美术师范生在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教学设计脱离学生

  教材把握不够到位

  很多参赛学生的授课缺乏“真实感”和代入感,他们主要关注了自己如何在十分钟之内讲完一个知识点、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怎么讲、评委对自己授课效果的反映和评价如何,过多关注于自我效能感,“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无从体现。

  教材是授课的依据,但教材本身具备的引领性和开放性又为教师的授课启示和提供了创造性发挥的空间。学生在运用教材时可以根据地方文化特点、学校特色、学生特点机动灵活地选择性运用。学生自己感觉,知识结构储备不够。专业基本功不够扎实。并不清楚地了解自己授课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1.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全面、具体和适当。学生普遍存在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和知识储备的欠缺,自身的美术双基基本功不够扎实,这深刻影响到学生对教材的解读较为肤浅,对三维目标的认知和设定不够到位。比如本次比赛的小学组教学设计题《椅子的设计》、初中组的《方寸之美:邮票 火花 藏书票》两课,部分学生在强调创意和造型表现时,与“设计·应用”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有所脱离,从而使“创意造型”偏离了“物以致用”的设计原则,难以建构起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经由本领域而培养的“学以致用”的意识。2.对不同学段的课程缺乏整体把握。由于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不同学段课程的设置缺乏整体、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因此在教材的把握上往往很难高屋建瓴地驾轻就熟。知识之间的衔接、过渡、拓展与提升等就显得捉襟见肘,因此,难以避免地出现断章取义、就事论事的讲授。

  教学策略运用缺乏适用性

与针对性评价环节较为薄弱

  对美术教学的策略、方法的掌握,很多学生尚停留于理论层面,还难以举一反三因课而异地将之落实。示范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常被生搬硬套,缺乏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引导学生创意的具体方法,缺乏对方法运用的依据、运用的时机、力度是否合理,效果如何验证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评价是美术师范生教学中相对较为薄弱的环节。很多同学对评价的认知和运用流于表面,其所知所述不过是课标的复制而已。无论是教案亦或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内容与课标如出一辙:采用多主体评价、注重表现性评价、运用质性评价等华而不实。由此导致评价过程的抽象化、简单化,缺乏因材施评、指导性点评,评价质量难以保证。

  评价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针对不同的学段、地域、学习内容等如何设计有效的评价,评价主体制定的依据、评价标准及制定依据等等问题尚需深入探究。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教育硕士学科负责人)


美术报 美育 00022 美术师范生
实践教学问题
2018-01-06 美术报2018-01-0600013;美术报2018-01-0600012 2 2018年01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