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1版:砚边

乔十光:
现代漆画
的开拓者

  提起现代漆画,它源于数千年之久的传统漆器、又脱胎于彩绘漆画,是一门摆脱了传统器皿羁绊的新画种,它创立的时间并不太长,画龄只有半个多世纪。细究开宗立派的创始人,当首推乔十光。

  漆艺家沈福文先生在高等美术学院首先开设了由他编著的《现代漆艺》教材,可谓现代漆艺教材理论首倡者;而作为学生后辈的乔十光,则在“现代漆画”的创作实践中予以开拓发展;在乔十光等人共同努力下,“现代漆画”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漆器到漆画,从漆器到绘画,从装饰艺术到纯艺术的转变,使漆画成为了中国画坛独立的新画种。

  上世纪50年代末,乔十光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本科壁画专业,毕业后留校再攻读以大漆作为壁画主要材料的研究生课题。当时中央工艺美院没有专门研究漆画的师资教授。庞薰琹、张光宇、张仃、雷圭元等教授给予了乔十光很大的支持,尤其是指导教师庞薰琹,亲手帮助制定三年学习计划:先掌握技术,再搞艺术;先到福州向民间漆艺匠师学习,再到四川向现代漆艺教育家沈福文学习(遗憾的是,由于“文革”兴起,四川拜沈师学习未能如愿)。正是在工艺美院诸多老师的关照扶掖下,他尝试用大漆作为颜料,创作了漆画《鱼米乡》。这幅1962年创作的以黑漆打底为主调,杂以青色稻秧、赭色屋顶、白色墙面的《鱼米乡》,就是他创作的第一幅漆画,也可说是乔十光的漆画处女作。由此起步,他备尝艰辛,艰苦探索,走上了坎坷不平、布满荆棘的“现代漆画”之路。

  我与乔十光是2009年春相识的,当时他已是功成名就的现代漆画名家了。首次见面,印象较深的是,他长我四岁,已过古稀之年,可是当他的一头黑发,与我的白发满头,在握手问好时,黑白分明,相映成趣。遗憾的是,他身患帕金森氏病,走路有点颠跛,右手不时颤抖。我问他写字抖不抖?他说病初抖得厉害,写不成字,他自幼仿帖习书,有童子功,能写一手好柳字。正巧家中笔墨纸砚,案头齐备,于是就老实不客气地请他挥毫,意在测试他的书写功能。随同他来的学生告诉我说,乔老师明年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现代漆画”回顾展,正在筹备展览作品。

  众所周知,帕金森氏病,目前还是无法治愈的疑难病症。可是乔十光却在2002大病初愈后宣称:“这是我艺术生命的第二个春天,我把这段时间概括为回归和探新。到底回归何处?探新何方?我现在还不得而知。只有义无反顾地继续前行。”

  2010年,“乔十光现代漆画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我应邀出席参观。走进馆内的展览大厅,一组看似吴冠中的展品,映入我的眼帘。我知道这组与吴冠中异曲同工的展品,是乔十光与吴冠中商量后,决定将吴氏的水墨、彩墨、油画落户到乔氏的漆画之乡,被乔氏称为“翻译”吴冠中的展品。乔十光告诉我说,他在翻译的过程中,曾出现了三种状况:一种是貌似原作,不如原作,这是他最不愿看到的失败之作;一种是酷似原作,相当原作,他认为已达到了翻译的目的,由于漆画的材质较水墨宣纸更耐久,可以使吴氏原作延年益寿;最后一种不似原作,胜似原作。关于胜似原作,乔十光解释道:是指漆的静谧含蓄之美,蛋壳的朴素雅致之美,有一种独立的审美品格,与水墨宣纸之美,异曲同工,有时还可能提升吴氏原作的境界。吴冠中看了乔十光的部份翻译作品后则认为:“漆画与水墨画的材料是不同的,这是你的再创作”。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吴冠中与乔十光,曾是中央工艺美院的同事,他也是乔十光心目中亦师亦友的老友。吴冠中出生在江南水乡的宜兴,对乔十光现代漆画中的江南水乡题材,尤其是黑瓦白墙的江南房屋,自然十分熟悉,于是大加赞赏,后用自己的笔墨,创作了独特的吴氏江南水乡。惺惺相惜,乔十光对吴氏的水墨江南水乡,更是倍加欣赏。于是引发了他用漆画翻译吴冠中的水墨、彩墨、油画的设想。

  一位成名的“现代漆画”开宗立派的创始人,在大病之后,居然不顾病体的折磨,义无反顾地在艺术上提出要回归、要创新,并且甘当翻译,用漆画来翻译吴冠中的作品,以期延长画作的寿命、提升画作的艺术境界。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基于乔十光大病后迎来了艺术上的第二个春天,我请乔十光画一画自己,他终是期期艾艾,就是不肯动笔。最后在朋友的督促下,他才勉强交卷,时在2017年7月。又在我的要求下,在自画像的左侧,他题上了如下一段自白:“中国大漆,天下第一;人间最美,世上最黑;大漆爱我,我爱大漆;相互引领,永不分离”。从题字的笔迹来看,歪歪扭扭,十分像孩儿体书法了。


美术报 砚边 00031 乔十光:
现代漆画
的开拓者
2018-01-20 美术报2018-01-2000010;6383345 2 2018年01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