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论说

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

  镜头中的黑色纽约

  张梦阳(清华大学)

  詹姆斯·范德齐,美国最负盛名的非裔摄影师之一,也被认为是一位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范德齐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工作和生活在纽约著名的黑人聚集区哈勒姆。尽管在其创作生涯中他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商业摄影师与忠实的现实记录者,但范德齐作品中体现出的高超技艺、绘画般的美感以及对于在一个全新时代中美国黑人所体现出的种族自决与自信的精准呈现,都使他的摄影成为当之无愧的艺术作品。对于此次研讨会来说,詹姆斯·范德齐是一个十分值得讨论的个案,范德齐在其一生中从未有意识地参与任何一次文化艺术运动,却在其创作生涯晚期(20世纪60年代末)被人们重新发现与定义。这种冲突与转变是理解其艺术的起点。他的作品展现了哈勒姆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他拍摄的对象也涵盖了从黑人妇女到政治领袖等在哈勒姆区生活着的各个群体。处在一个由现代主义引导的不断强调艺术中派生性元素的时代,詹姆斯·范德齐重新回归艺术的记录功能,用相对朴实的手法构建了专属于一个时代的图像志。

  城市观念反思

  聂皓雪(中国美术学院)

  通过检视艺术家们对于城市这一现代语境中经典创作母题的反馈,探讨不同艺术家个体对于城市观念和现代性的看法。精确主义画派集中体现了在两种不同媒介的交互影响下,艺术家们对于城市与现代化的看法。查尔斯·席勒和保罗·斯特兰德对于纽约街头即时场景的捕捉不但是具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更是具史料价值的全景记录。

  而游离于精确主义绘画边界的乔治·奥特对于现代化与城市化的态度集中体现在了作品《霍博肯工厂》中。摄影家布瑞尔·布兰特与奥特心有戚戚,他们都沉醉于表现冷清与荒芜的城市街道,作品中常散发着一种无古无今的悬置感。

  20世纪40年代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中人与环境的关系也成为了艺术家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摄影师李·弗雷德兰德偏爱在这一层关系的探讨中加入自我的身份,以偶然的充满戏剧性的方式出现在自己所拍摄的作品中,引发观者对于所处情境的思考。女性艺术家艾利克斯·普雷格尔所拍摄的一系列题名为《人群中的脸孔》的短片,则强调了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对峙的问题。

  上海地区纸媒摄影师现状

  焦基鹏(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随着新媒体技术、数字出版、移动阅读等迅猛发展,传统的纸媒行业受到了严重冲击,传统报业集团转型正在当时。“上海地区纸媒摄影师现状”以上海地区新闻摄影记者为例,用口述史的方式记录这一特殊转型期上海各大纸媒新闻摄影记者的心态变化。此次研讨会选取5位上海主流纸媒摄影师,从各自的角度讲述从业经历、转型期的变化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探讨新媒体语境下摄影记者何去何从?访谈文章发布于MiniArts微信公众平台。

  挑战刻板印象

  谢婧雨(中国美术学院)

  美国黑人女摄影师瑞妮·考克斯2001年拍摄戏仿马奈名作《草地上的午餐》的作品《在帕西池边的表兄妹》(见左下2图),自1863年马奈名作《草地上的午餐》问世以来历来不缺对其戏仿的作品。英国乐团抱哇哇完全戏仿画作拍摄专辑封面,时尚大牌迪奥也以此为原型拍摄广告海报,这是一种名利双收的好方法,利用名画完美的构图加上新的配色制作唯美感十足的海报夺人眼球,又可利用画作提升知名度扩大其自身影响力。考克斯是一位致力于提升黑人女性地位的女权主义者,她的作品往往以自己作为模特,在这幅作品中她如同女王坐在草地上直视观众,与画作相反,两位衣着考究的绅士变为两名赤裸的黑人男性如同武士般,在一旁守护着考克斯,反讽原作中白人裸女与两位衣着时尚男子同处一个画面的不妥。考克斯还戏仿《最后的晚餐》《大宫女》《奥林匹亚》拍摄作品,试图以自己的身体和作品寻求女性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强调女性应有的独立性。


美术报 论说 00008 主题演讲 2018-01-20 美术报2018-01-2000015;美术报2018-01-2000016 2 2018年01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