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济·是在消耗我的生命
白砥《弘济》系列书法作品展侧评
■本报记者 蔡树农
白砥诠释:“弘济”二字,意谓广为救助、宽宏大度。唐人曾以王羲之书集字而成《圣教序》,成为书人必学之经典。于是,去年他花了大半年时间,从《圣教序》“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的句子中,取“弘济”二字为题材进行全新创作。 ——题记
日前,中国美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博导、浙江省书协副主席白砥的《弘济》系列书法作品展在上海开展。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书家,白砥是浙江在全国受关注、受争议却始终站在书法高地的人物。他的深入古典、沟通现代的融通型书法创作自然而然吸引了国内众多书法理论家不约而同的“围观”。书法方面早慧的他,作为沙孟海先生所带最后一名中国美院书法研究生,懂得如何吃透中国书法宝库的养份去进行抗衡古人的创造,如果不具备中国文化元素多重熏陶浸淫的慧根,仅凭勇气蛮力和一厢情愿的想象是不可能抵达书法创作的至境的。他书法博士生导师章祖安之所以器重他,正是参以易经的眼光发现了白砥的可塑之处。可以说,白砥通过获取一流技术手段也能成为声名在外的书法家。问题是他广泛探索书法万象的种种可行性后,毅然决然地用和合无迹的融通手段建树起属于自身的书法创作体系,一种消弥了碑帖隔膜,把丰富自由的笔法凝聚到极强建筑感章法的书写轨道,从而生发出今日白砥古今中西浑融一体的书法风格。当今书坛不乏优秀技术天才,他们能原版复制某家某帖的风格类型,可一旦落实到自主创新,绝大多数即失神落魄,毫无“摹仿创作”的快乐,有些甚至变得面目狰狞。因而,白砥书法创作的经验应该不妨拿来作试验田让更多的书法家从中悟得玄机和秘方。
有识者认为,在几位书法探索者中,白砥之所以不像某些人遭受众多的批判,除了自身书法过硬的点画质量和严谨的汉字结构之外,其书法气格和境界都是在儒家审美的基础上适度吸纳道释文化而成。
的确,白砥其实很容易走向形式主义的老路、死路,那样做了,他便走不到今天。“弘济”系列可以认为受到日本少字数书法影响,反过来中国古典篆刻更多两、三个字的作品,受中国篆刻少字数创作影响也是可以成立的。白砥说他创作“弘济”系列,40余件同样内容的作品则要在保证技术含量、格调风格处于前沿不变的前提下不雷同,只要有创作体验的书法家都明白其中的高难度,难怪私底下白砥悄悄诉苦:“搞这个创作,是在消耗我的生命。”这可不是一句玩笑,用心、用思想创作的白砥是特别推崇技道并进的,没有技道并进的本领,书法创作搞到一定程度便会止步不前,白砥深谙此理,是以他永远处在“思想者”状态,先思想后竞技。书法是竞技,是有思想支撑、有文化护养的竞技,包括人生阅历、生存环境都可能辐射书法竞技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