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格调

作家说

最奇妙的香气:书香

  Q1:作为“麦家理想谷”的谷主,您是怎么给它定位的?描述一下它的核心理念。为什么说“读书就是回家”?

  我经常对人说,麦家理想谷,其实是自己养的一只宠物。从功能上讲,它最大的特点是公益性,不管是来看书的也好,还是来写作的,只要有缘到这里,一切都是免费的,包括茶水。我总觉得读书是劝人向善、积功德的一件事情,我一直在鼓励自己做这件事情,因此,讲求公益,劝人读书,也是我这些年来的一种人生态度。

  今天我的一切都是文学给予的,所以我想拿出一部分还给文学。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和读书人、文学爱好者互相交流,希望能够通过爱心的传播,鼓励更多的人,来爱好文学、爱好读书。

  从设计上来说,它强调的就是一个词——温馨,一种家庭的温馨氛围。我们用一色的地毯做了布置,花色不同的布艺沙发,比较别致且坐得舒服。尤其到了周末,大家都是席地而坐,所以像毯子、垫子在这不大的空间里随处可见,也更拉近了与读者观众之间的距离。

  Q2:在此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读书会、分享会、签售会,请分享一下这当中的故事?

  一些作家出了书后希望到这来推广自己,跟读者见面,我也是欢迎的。当然还是会有所筛选,有些很一般的作家,会婉言拒之;而有些作家本身已经有一定知名度,书也写得不错,他有申请,我会欣然同意。通过强大的微信平台“麦家陪你读书”,来做告知服务,其实等于一个是线上,一个是线下。

  国外来的大部分都是认识的、有交集的。比方说受到浙大或者作协邀请,他来参加活动,本身也有一种文学地标性的意思,会来理想谷看看。像这种情况我肯定会出席陪同,有时候会做个对话形式的分享会。

  二楼有两个房间是可以写作的,其实是给那种所谓的文学流浪汉提供一种栖居的地方。到目前为止,来这里住的先后大概有十四五个作家吧,其中有三个是国外的,也是国外出版社推荐来的,两个月的时间。这里算是一个文学的集散地,似乎能带来一种仪式感,来的人也许会认识一些编辑或者是其他作者。

  Q3:当下书店的概念延伸得非常宽泛,思路拓宽了许多,有专门寓教于乐的生活美学体验区。这种复合模式对您有没有参考的价值?如何评价?

  这些书店和理想谷确实是有本质的区别,这里就是一个供人读书的地方,它不是一个盈利场所。唯一发生利害关系的就是买卖签名书,而且这些钱全部纳入了公益基金,用于慈善。有一些著名作家会有些签名书放在这,读者愿意付多少就多少,上不封顶。如果一个人内心有善意,其实也是给他提供行善的机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理想谷是不可能盈利的,我也拒绝盈利。

  从一个客观的书店经营、品牌的维护和宣传上,我个人觉得他们各有特色。像纯真年代,文艺气息相对更浓,“书吧”的概念更大,因为卖书其实卖得很少;钟书阁的经营理念蛮成功的,设计也是蛮独到的,通过镜子的折射,营造出更多的书出来,令人有在书的海洋里面遨游的幻觉;同样的,晓风书屋、言几又等,他们都在寻求突破,寻求出路。

  我认为书店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卖书的场所,它应该成为一个交朋友的地方,甚至可以有餐饮提供,这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买书的同时享受到一种社交的快乐,何乐不为。除非特别专业性的书店,据我所知杭州有一家专门卖古籍的书店叫通雅轩。象牙塔式的书店,它的定位就是给学者专家、搞学术研究的或者是搞收藏的人提供服务。

  一个传统的书店,在今天确实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严峻的考验。因为如果仅仅是卖书,我网上买又便宜、又快捷、又方便。所以前些年传统的书店,不管是杭州也好,还是国内其他城市,甚至国外,有的完全经不起考验,结果就倒闭掉了。现在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维护这些地面书店,因此书店创新也是势在必然。

  Q4:提及一座城市,可能大家会脱口而出代表性的书店,您认为书店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何在?

  一个城市是必须要有书店的,不仅仅是书店,它还有象征意义,它是一种人文景观,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情怀、追求和向往。世间有无数种香气,但最奇妙的香气肯定就是书香。

  比方布拉格、马德里、巴塞罗那,甚至南美一些城市,走在城市的大街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街上豪华的地段,书店一家接着一家。当你看这座城市的时候,心里会对它暗生敬意,总觉得它的内心脉动着一种特别让人起敬的心跳声,你不会因为它今天经济上的衰落而小瞧他。

  我们可以想见,在这城市中的人文修养,毕竟人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身体,还有一个是心灵。希望城市能够对书产生感情,能够让更多的人去亲近书。就我看来,一个地方特色的书店,名声在外的可能还是晓风书屋。书店基本上是民营的、个性化的,相对来说书的买卖流水量比较大。

  北京王府井有一家Page One(第一页),是新加坡的一个品牌,体量就有3000平米,特别地立体。那里面可以说从婴幼儿、爱酒人士到抽雪茄的烟民等各个喜好和领域的全都照顾到了。个性化的服务做得充分独到,相应的消费肯定也比较贵。这也蛮有意思的,一个城市需要保留方方面面的记忆。

  Q5:阅读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艺术与文学是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活着就是读书、写书,所以它也是我的一个体外器官。大多时间在旅途当中,一般都会看看书。我最近一次出门带的就是《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这本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就是《我的名字叫红》的作者,他大概是2010年到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在那里上了三个月的课,文学讲稿就是我正在阅读的书。

  虽然是非常专业的,但我觉得文艺是相通的,文学和艺术是一家。一个艺术爱好者,不管是画家、音乐家、摄影家还是书法家,有一点我深信不疑,文学就是血液、是母亲。如果文学水平差,修养差,鉴赏能力低的,他绝对到达不到艺术领域的顶峰状态,可能他的高度水平就止步于此了,因为人相互比来比去,最后比的是心胸。

  文学其实是直接关乎审美,关乎心灵,它跟美打交道,跟心灵打交道。我建议每一位艺术家都应该去看看文学历史方面的书。因为中国文史是一家,都是长见识,增心智的。所以艺术家必须学会从文学当中汲取养料,没有哪个艺术家,他可以什么人生都去经历,但是当你阅读文学,就会经历、领会不一样的人生,它可以让你内心变得更加细腻宽广,对人性的深度和广度有透彻的认识。 (厉亦平)


美术报 格调 00019 最奇妙的香气:书香 2018-02-03 美术报2018-02-0300011 2 2018年02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