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说
繁华深处的“藏经洞”
南山书屋之室内改造
■袁柳军
它是一个容易让人静下心来的地方,我排斥去设计专门卖书的商业空间,而是想营造一个传统书斋环境,让人在里面享受阅读,而买书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享受的一部分。
南山书屋毗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和潘天寿纪念馆,其前身为皮影戏博物馆,是一幢民国时期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其改造缘于迎接2016年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的南山路改造,受朋友之托,帮忙为之。
作为美院下属的以销售艺术类书籍为主的特色书店,书屋的一楼售卖书籍,功能相对固定;二楼结合咖啡、休息和阅读,同时满足频繁举办艺术讲座的场地需求,功能使用需要有较大的灵活性。
其实当踏进这座古老建筑的内部进行测量的时候,设计概念已经浮现在我眼前:要在时尚热闹的南山路开辟一处遗世独存、僻静无扰的“藏经洞”,一个内向生长、自成生态的书的世界,一片随时随地可以坐下来阅读、徜徉其中的书之海洋。因此从场地测绘到方案完成仅花了一天半时间。由于墙体结构老化,建筑内部早年已经被钢架加固,原有墙体仅作为表皮存在,不具有承重功能。
具体设计上,尽量少地破坏原有结构,直接从建筑现有的钢梁支撑结构出发,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现有的加固钢梁,提出“垒书成墙、叠卷为山”的概念,用最少的动作建构“书墙”“书山”,并利用原建筑楼梯空间改造的“书之天井”,来创造一个用书垒出的稠密而自足的内部世界。
而在书屋的入口处,通过一个漆黑的钢板框住的漏斗形门洞与外界隔绝,来进一步强化这种踏入“藏经洞”的体验。
在灯光色调上,书屋不同于常规书店明亮通透的照明方式,而是以传统“书斋”为参照,以点状局部照明和暗藏灯带取代全局照明。在一个满足阅读需要而又相对幽暗的空间内,阅读者更容易把心沉静下来,视觉也更为敏锐。同时,在这个不大的书店中,局部柔和的光线能尽量减少阅读者相互间的干扰,令他们更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此外,我如此坚决地希望控制书屋内部的亮度,也是出于对沧浪亭中“翠玲珑”逆光下透窗而入的竹林的迷恋。建筑外围四周翠竹环绕,逆光下剔透的绿竹通过书屋的窗户直逼入幽暗的室内,把南山路的喧嚣隔绝在外,营造出一处我心目中理想的文人书斋。遗憾的是,由于竹子的养护问题,竹林的最佳效果一直没有呈现出来。
在电商普及的时代,让人来实体书店买书需要一个很好的理由,我其实就是在努力把这个理由做出来,从现在反响来看还可以。
(作者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景观系、原点工作室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