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我的对联书法
■文先国
我几十年在地方从事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余暇的一个趣味,则是对联与书法。因为常年下乡,在进贤山水田园间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和众多中国传统村落里走来走去,不时会发现一些素材,或说与师友,或自己揣摩,整理出对联来,更有好事的时候,我也会请师友撰写或书法出来,不少师友也会主动为之,让我欣喜不已。对联书法之笔墨情缘,还是有点意思。
1996年,我在当代文化人张中行先生府上聊天。记得当时拿着一张进贤地图,和张先生讲家乡故事,谈到我们进贤这一支文氏,与文天祥同宗共公,也谈到唐代诗人戴叔伦在杨坊湖南端隐居留名等,我请张先生根据我的讲述,嵌“进贤”与“文天祥和戴叔伦”名而联之。不出半小时,一副“进吾往也青史标名文信国,贤思齐焉碧湖遁迹戴叔伦”的十一字对联,被张先生示以眼前。张先生问我希望找谁书写?我怕给他多添麻烦,连忙说“不用,不用,先生撰联并书法最好”。半个月后,张先生书法抄了这副九尺长联寄我。几个月后,我再往北京,将该联示以通人鉴赏家史树青先生。史先生接连两天看了三遍,说“张中行先生学问大,对联开头即巧妙地运用《论语》中的‘进吾往也’和‘贤思齐焉’两个短句,内容中又包含了文天祥与戴叔伦两个人名及故事,结合得趣味无穷又正大气象,书法亦上佳,好联好字,我无可比拟,真真敬佩。”十年后的冬天,江苏金坛建戴叔伦纪念馆,其后裔戴炳元先生一行人驱车千里来进贤栖贤山寻访先祖遗迹,并坚决要求请走张中行撰并书的这副对联。
1999年深秋,北京艺术家孙惟秀先生一行来南昌采风,其时正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的季节,确实可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风景,我背诵了《滕王阁序》全文,博得满堂喝彩。午后稍事休息,孙先生忽然摆开要写要画的架势,他以一支如椽大笔,涮涮几笔,一副“书法魏晋气象,文章盛唐遗风”的对联书法作品立时而成;尔后以几路感悟小字,吐露情感,虽写错一字,但还很是得体。孙先生说,自己是真情流露,比较过去创作的书法,感觉效果不错。如果这里上升到书法艺术的话,我看还真能挂得上号。
2006年5月13日,号称华夏笔都的文港镇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参加全国文房四宝博览会,并举办一场笔会。我作为地方毛笔文化研究专家,拜访北京鲁迅博物馆孙郁馆长,带去我为清代以来有名的周坊周虎臣、前塘邹紫光两支毛笔成名缘由所撰写的对联稿,请他指教并希望他亲自书写,为笔乡文化增色。孙先生听了我从周氏、邹氏两个中国传统村落和传统工艺的田野调查中得来的讲述,对中国这两支名笔大感兴趣,铺好宣纸摆好墨砚,欣然命笔“望重江南有劳御驾雨夜慕访周虎臣,笃实春秋无奈牵驴晴日贱送邹紫光”。写毕,孙郁先生说,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用毛笔抄写对联的“书法作品”,实在不好意思。孙郁先生这怎么不好意思呢?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进贤文港文房四宝协会会长吴国华表示:“文先国撰孙郁书的这副对联,完全可以刻石,作为文港所产生的两支中国名笔由来的见证”。
2006年11月,陈文增先生来江西,在去婺源博物馆参观的路上,他为我们同行的六位朋友各撰嵌名联一副,不过半小时,每人一副交卷。他说最满意的是“先贤闻道安身久,国学修心立命长”。他把我当书生,自然心花怒放,更受宠若惊,一边表示谢意,一边得寸进尺地请他书写。陈先生笑着,答曰:“好,但要看缘分。”但我们没有这个后缘:2007年6月8日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第一次隆重表彰120名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恰巧我与陈文增站在前后排照相。他在会上相告,为我书写的对联,因看着不满意,不能送。我与陈文增的对联书法缘,只能是一半。
2015年10月某日,中国毛笔文化博物馆。笑谈中,江西文化艺术界公认的临川才子吴德恒先生,郑重其事地送我两副对联。一副是“文遵先贤芳百代,笔扛国鼎兴千秋”,另一副为“文章运筹先一着,国士居功退十分”。这两副对联,都是这之前十天特意为我撰并书的,上款分别是:文先国方家“雅正”,“两正”。谦恭礼让的吴德恒先生,年长于余,我真不知如何感谢为好。第一副对联嵌法对仗平衡,将“先”与“国”二字嵌入上下联各第三字。而上下联第一字的“文”与“笔”,实指创办了多年的《文笔》杂志。2007年夏季《文笔》杂志创办,我基本每期在杂志的“江右文踪”栏目写一篇所谓的“压轴”文章,吴先生给予了的关注,还每每夸奖我文章写得好云云。在我完全不知情的那一刻,他叨念着在外影响不错的《文笔》杂志,想起了送我对联,这情谊全赖以我们共同的文化趣向啊。
今年元旦,我仰慕已久的作家、福建作协副主席、冰心文学馆创建馆长王炳根先生回乡,参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羽琌山馆和云亭别墅,在查看《陈氏族谱》时,发现有“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的对联,大为感动,他回福州后不几日,即为我书写并寄来这副对联。羽琌山馆和云亭别墅,分别为晚清进士官员陈志喆与陈应辰庄园,陈志喆的“羽琌山馆”与“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的苏州昆山别墅同名,而龚自珍的“羽琌山馆”没有留下,陈志喆的“羽琌山馆”保存尚可;陈应辰的“云亭别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确切纪年(同治癸亥即1863年)最早的别墅。不仅建筑文物本体存在的价值,他还承载了江右“义门世家”一千年至一百年前的“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的陈氏耕读文化。有意思的是,艾溪陈家村另一幢清代的民居建筑,大门石匾上就刻着“半耕读家”,进一步印证了千余年前宋初宰相吕端为陈氏留下的这副对联,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光荣。
(作者系江西省进贤县文物管理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