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1版:砚边

与陆抑非先生往事

  陆抑非先生是我交往20多年的极为敬重的书画大师。先生纵横教坛、画坛数十年,与江寒汀、唐云,张大壮并称为上海花鸟画“四大才子” ,是蜚声海内外的“陆牡丹”,教出过包括潘韵、赵延年、程十发、何水法等许多画界大腕。其书法学文征明,而又熔铸百家,雄劲豪放、老辣灵动,功力极其精深。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即与先生交往,晤谈书画,纵论诗词,回首往事,指点习作,深感先生眼界开阔,学识渊博,健谈豁达,平易近人。一日持吴山明教授刚赠四尺对开人物画顺道拜谒先生。先生见画后自告奋勇地说:“我给你题个诗堂。”铺纸挥毫间,一幅引用古诗句“晓汲清香”的大字横披劲拔而成。先生颇为高兴:“啊,平时写三四遍不一定满意,这幅一遍成功!”

  吴尧民任浙江日报总编辑后,整修美化报社大院,广种花草树木,建亭于西南角,命我取名撰联。我以迎来报社、报人的春天为旨,取名“报春亭”,请沙孟海先生题写亭名;又撰联“墨海润健笔,挥洒年年春色;笺山倚雄风,造就代代报人”,请陆抑非先生赐墨。落成后,这里成了浙江日报一道难得的文化风景线。多少年来,每日午饭后绕亭观赏两位大师墨宝,睹物思人,不胜感慨。

  如今,见到赏竹记录整理的《陆抑非论画笔录》书稿,心头立即升腾起一股亲切、挚爱的情感。抱病读完书稿之后更是肃然起敬。

  我敬佩先生襟怀坦荡,毫无保留地把毕生学识、书画技巧和经验倾囊相授的高贵品质。自从接纳赏竹为入室弟子后,先生就倾心言传身教、口授笔示,从选具、立意、执笔、线条、构图、造型、透视、设色、题款,到写生、读书、学养、气势、情趣、做人,传授得具体仔细、精到准确。循循善诱处,见孤诣苦心;指点细微中,如细雨润物。读完8万字的书稿,一位呕心沥血、无私传艺、爱徒如子的大师形象巍然浮现眼前。

  作为一名习画者,我感到内中的许多点拨,就像是在教我一般。我爱画鸟,先生说:“鸟不可太肥。”“任何鸟的色彩,腹部总是淡于背部。”“画鸟要注意透视。”“画黄鹂必须先打淡墨底。”“画小鸡用笔要重按轻提,使笔根能转,见飞白乃妙。” 这些教诲,可奉为我画鸟之宝典。他的许多经验之谈,如“题字平头不平足”,“笔头应时时旋转,点擦自如”。“书法是画好国画的关键。”“书法好,线条才老辣。”“线条要转换,要用拖压笔触”。“画画到后来主要是画气,气要畅,不可阻。”对于亟待更上一层楼的画家来说,是难得的要诀。

  我敬佩陆抑非先生主张“和谐共处”、崇尚“文人相亲”信条的宽广胸怀和人格魅力。8万多字的书稿,先生谈及书画界先贤、同仁、晚辈数十人,俱以赞佩、嘉许、宽容的言词论述评判,没有一丝“文人相轻”的意味。“吴(茀之)先生的画,不论是否精品,线条皆有力度,有飞动感,功夫是很深的”,“唐云梅花画得好,是近代画梅突出的人,秀逸。”“张大壮的静物、鱼、虾、菜画得真好,有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情趣。”“大壮的竹箩画得好极了,用笔爽快,多以压笔,透视很准,质感很足。”“周昌谷死得真可惜!人物画家又兼画花卉的,数周昌谷最好!”中肯之语,耿耿情愫,准确评述,令人动容。世无完人,能摒弃门户之见,宽容待人,取人之长,正是大师成功的关键。

  与此相关的一段往事,特别值得一提。上世纪60年代,潘天寿院长让陆抑非推荐山水画教师。陆抑非当即推荐上海画院的陆俨少。陆俨少1957年被划为“右派”,生活相当拮据,来杭后深得优礼器重,出现了“双陆同晖”的气象。后来,陆抑非的“伯乐” 之举终于被陆俨少知晓,感激之余,陆俨少作《岩居嘉会图》相赠,图中两个人物表达的正是“陆抑非举杯展眉喜迎客,陆俨少策杖作揖谢恩人”的景象。陆俨少仙逝后,我造访陆抑非先生,说起悬挂于其客厅的这幅佳作。陆先生如实介绍了这段鲜为人知的艺坛佳话,我当即整理成文,发表在我时任总编辑的《美术报》上,一时广为传颂,成为美谈。


美术报 砚边 00031 与陆抑非先生往事 2018-03-31 美术报2018-03-3100009;6891497 2 2018年03月3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