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30版:砚边

汪声远其人其事

  汪声远先生(1886~1969)名铎,别号北野山樵。191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曾任上海美专教授、国画系主任,先后执教于上海新华艺专、无锡艺专、华东美专、南京艺专。其传世之作有《讲习图》、《雪钓图》、《深山行旅图》、《传经图》等。

  汪声远先生是我的曾祖父,祖父汪麟石从幼随父习画,后成为一名美术教师,可以说是承继了父业。我祖母侯文英,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理化学系,但因天性喜书画,故拜汪声远先生门下学仕女画。先为私淑弟子,后成先生长媳。先生挥毫之余,教子课媳,其乐融融,当时在上海画界也是一段因艺结缘的佳话。我的祖父母一辈都传承了书画血脉,我虽无他们的遗传因子,却因在浙江图书馆供职,从事古籍修复、书画装裱工作,对纸产生了一种特别的研究兴趣。纸,既是书籍文字的载体,又是书画艺术的表现载体。我曾装裱过曾祖父的两幅画作,这薄薄的一叶纸,竟将我与先辈的书画事业相连起来,冥冥之中,还真有一种渊源的缘分在。

  先生是安徽歙县岑山渡人,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书香之家,从小喜作画。他常听父老讲越国公在唐朝保护安徽六州的故事,心甚仰慕,九岁时仅靠想象,画就长五尺余,形神毕肖的越国公像,业已初露才华。后以入室弟子跟乡儒徐丹甫学诗,又拜吴县姚叔平习画。他重视对山水的亲身感受,先入黄山写生,继又步行七百里从渐江到泉唐,将沿途山水情趣用笔写出。成人后他到上海谋生,与同乡黄宾虹先生相从甚密,虚心求教,艺益精。先生曾以三小时写就渐溪探胜三丈余长卷,被誉为“第一快笔”。1922年,黄宾虹先生与汪先生等人合作《寒林远岫图》。1928年3月,黄宾虹先生还与汪声远一起办过国画补习所。

  在上海美专受聘任教期间,先生诲人不倦,鼓励学生不拘一派,广学众家之长。他爱生若子,经常解囊相助,解决困难。他又惜才如金,真诚提携。他的学生邵洛阳,因其父欲让他辍学从商,继承家业,不能再继续学画。汪先生爱才心切,竟专程造访邵府劝阻。邵父感于先生的厚爱和诚恳,终于答应儿子就读美专继续深造,由汪先生直接传授山水画。这段经历让邵洛阳终身难忘,多年后还动情地赞称:没有汪先生给他真诚无私的帮助与指导,哪有自己的今天。

  先生除倾情书画,尚著书立说,出版过八册《历代名人画法津梁》,该书我家还藏有一套。至于先生所著的《六法详解》、《画史百咏》,已遍查无得。先生曾辑有一本《铁砚山房同门录》,录从其学者甚众。在他40年的教育生涯中,先后从其受业且已成名的有沈同衡、邵洛阳、沈子谕、潘韵、于希宁、孙悟音、管锄非、程十发等。先生从学校退休后,一直寓居沪上,作画不缀。

  观察至深的邵洛阳先生,曾生动地描绘汪先生作画时的神态,说他“运笔施墨同下,钩、勒、皴、擦、染一气呵成,笔无复笔,墨无重墨”,赞为“形质成而性情现”。可惜先生的作品,自己家中留存的寥寥无几,而辗转流传民间的不少,多为其学生收藏。不过,京津沪几家拍卖机构时有他的立轴、扇面、册页拍卖信息。比如,西冷2011年春拍的目录中,有先生与郑午昌、沈一斋合作的一幅《达摩面壁图》。作为后辈,无力收揽先人画作,只能弱弱地心中问道:不知最后花落谁家?

  2002年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的《汪声远山水册》收入了他作于1937年(时年48岁)的12小幅山水画。这些画以仿五代宋元诸名家笔墨特点为形式,展示了汪先生雄健劲辣、简约清逸、洒脱自然的笔墨。

  光阴如梭,明年已是汪声远先生逝世50周年了。我虽愧不能传承祖辈画业,但祖辈之德可风,祖辈之事应传,谨以小文聊表对曾祖父的纪念与敬意。


美术报 砚边 00030 汪声远其人其事 2018-04-07 美术报2018-04-0700012;6892158 2 2018年04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