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鉴藏

文章导航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的外公张伯驹先生去世已经36年了,而我也已经从懵懂少年步入知天命之年,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却越来越清晰了。当然,从我记事起他已经是一位洗尽铅华、被生活和时代磨去一切棱角、和善可亲的老者了。在我的记忆中,他会为了想吃一个桃子而没有如愿,就坐在地上耍赖,俨然一个略带顽皮的好老头、老小孩。

  他富而不骄奢,对于穷困更是泰然处之。他可以坐在我的自行车后座上去串门,有时候也让我陪着他坐公车出去。那时候不能经常去饭店吃饭,偶尔会去一次莫斯科餐厅(俗称“老莫”)吃一顿,他必定是从容优雅地细细品味着去吃。在家里,即使是一盘青菜加白米饭,他也会端庄恭敬地去吃。

  “民国公子”的恬淡生活

  人们谈论张伯驹最多的是其“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身份。民间一直流传的“民国四公子”都是谁有很多个版本,外公的一首诗给出了一个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公子齐名海上闻,辽东红豆两将军;中州更有双词客,粉墨登场号二云。”“两将军”,“辽东”指张学良,“红豆”指溥侗(溥侗是乾隆十一子成亲王永瑆的曾孙,别号“红豆馆主”,世袭镇国将军)。“双词客”,一个是袁克文,一个是张伯驹,二人都喜好填词,又都是痴迷于戏曲的票友。袁克文号“寒云”,张伯驹别号“冻云楼主”,故曰“双词客”“号二云”。外公在我眼里总是从容恬淡,外公、外婆琴瑟和谐,伉俪情深。他们在一起有着惊人的默契,他们日常要么切磋棋艺,要么一人画画另一人题诗。外公如果和外婆因为出差分开几日,总要填几阙词,表达思念之情。家中总是一片和谐,即使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也从不说悲愤丧气的话,这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外公张伯驹、外婆潘素也开始办画展、出版书籍,并和张大千鸿雁往还合绘画幅。我记得非常清楚,外公重病期间,亲嘱外婆再画芭蕉树两幅,然后托人带往台湾,希望选其一幅由张大千先生补绘。而张大千先生在两幅画的芭蕉树旁补画了波斯猫和一背向女士,寓意其去国30载有余不忍面对祖国和故旧,表现了海外华人对祖国和亲人故旧的无限思念。

  后海26号,外公、外婆的故居。小院不大,但春有紫藤、白丁香、红牡丹,盛夏有芭蕉几丛,秋有菊花满院,冬天干树枝上的红柿子映着白雪,很是雅致脱俗。还记得小时候,一到春天,外公就叫我在院子里种下很多牵牛花。别看是这种小草花,一到盛夏,花开得非常繁盛,万紫千红,花香四溢。外公从青少年时代便喜欢猫,所以家里一直养着几只波斯猫在院里嬉戏,即使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我们的小院里依旧生机盎然、其乐融融。

  大爱情怀堪为楷模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家里来的人多起来了,当时的书画、诗词、戏曲名家沈裕君、孙墨佛、刘海粟、萧劳、王遐举、吴祖光、许麟庐等都被邀请来家欢聚,畅所欲言,现场笔会可谓盛况空前。人们谈论外公的事情更多了起来,我对外公张伯驹、外婆潘素的了解也逐渐增多,他们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立体了起来。他们以文人特有的品格,以一己之力为国家保住了很多珍贵的书画文物,并且在1949年之后义无反顾地捐献给了国家,这种对祖国的大爱情怀实为我等后辈楷模,也是我毕生习之并为之奋斗的榜样。

  也许有人会说,张伯驹搞收藏是有先天条件的:他是公子哥出身,本身也有钱,玩得起。殊不知玩得起也要有眼光、有学识才能辨别真伪,才能收藏到许多真正的好东西。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外公给自己立下的誓言:“自鼎革已还,内府散失,辗转多入异邦。故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是则予为是录之所愿也。”可见他超乎常人的胸怀气度。他散尽家财保护国宝,说:“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他们不是为了赚更大的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他之所以能够不惜代价,甚至置生死于度外购藏珍贵文物,是由于他有一颗爱国之心,更是源于他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深刻认识与酷爱,因此他自觉担当,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己任。外公更是坚守自己的誓言,经他手蓄藏的中国历代顶级书画名迹有118件之多。他将所有的收藏陆续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等,他捐献给故宫的书画,从品质上说是故宫书画收藏中的上上品,占据了故宫书画收藏的半壁江山。这些捐赠通过展览展示、科学研究、编辑出版及多媒体等多种途径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感知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真正为中华民族所共享。人们称他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山景行,千秋永志。我为有这样的前辈倍感荣幸与自豪。

  今年是外公诞辰120周年,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张伯驹潘素文化发展基金会成立二载有余,张伯驹、潘素故居纪念馆也成立数载。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传统文化阵地,将张伯驹、潘素夫妇爱国家、爱文化的大爱精神传承下去。今后基金会将通过博物馆建设、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聚集全球海内外华人、华侨,弘扬传统文化,搭建起世界文化的桥梁与纽带,进一步扶持文化人才,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事业,致力文化繁荣,将张伯驹、潘素的人文情怀和忠贞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也是我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楼开肇,张伯驹外孙,张伯驹潘素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美术报 鉴藏 00013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018-04-14 美术报2018-04-1400009 2 2018年04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