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聚焦

吕学峰:
“理论教研室”里的二三事

  在张远帆、陈振濂、陈向迅等人就读的老美院的校园里,有一条几乎横贯全校的长廊。长廊旁有一幢青砖二层小楼,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理论教研室”的所在,那里有许多“有故事”的著名学者。

  理论教研室下辖四个教研组,即史论组、马列组、文学组、体育组,担负着全院学生除外语之外几乎所有公共课的教学。

  1980年,刚到教研室的吕学峰就开始依照传统称呼前辈们。先生们主要集中在史论组,其中有卢鸿基、史岩、钱景长、王伯敏、严摩罕,此外还有沈润堂、朱伯雄、严波、俞守仁等。

  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院,校园生活中的许多细节是后来者无法想象的。随着思想解放,禁锢消除,先生们、老师们都变得开朗健谈。每周六下午的政治学习活动,大家济济一堂,有些老先生乡音浓重仍踊跃发言,就国家大事、学校发展、专业走向慷慨陈词。

  那时难得有一点工会福利,如夏天分西瓜、冬天分鱼或地瓜,老先生们也都各自展示“认真”态度。例如分西瓜时,吕学峰在场地中央,负责把西瓜依照大小排队再分堆,他们会在一旁仔细观看,然后提议将其中几个排列顺序加以调整,以彰显公平。

  那时“文革”刚结束不久,时常可以目睹一些老师(包括现在著名的画家)去工会互助会借上一、二十元钱,度过“青黄不接”的几天,待工资发放后再立即归还。面对清贫,先生们、老师们没有更多抱怨,依然认真教学、不求回报。

  在理论教研室,吕学峰是最年轻的一员,许多跑腿出力的事情由他承担,因此与许多先生、老师也有了私交。钱景长先生的眼镜片真的像酒瓶底一样厚,打扫卫生时他常自嘲说看不见灰尘,吕学峰到其府上一看,的确历史“积淀”非常厚重。

  王伯敏先生的黄岩腔是需要仔细分辨的,他曾经对吕学峰讲过,曾在酷暑盛夏光着膀子搭块湿毛巾、两脚浸在装满凉水的桶中降温,彻夜苦读。


美术报 聚焦 00007 吕学峰:
“理论教研室”里的二三事
2018-04-14 美术报2018-04-1400018 2 2018年04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