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聚焦

机器不能代替的环节

  点烟环节难招人,制墨环节同样缺人。

  在点烟室不远的制墨车间里,50岁的胡毓胜师傅正在给墨成型——把加了胶的墨放在墨墩上用锤翻打,再称量分成小块搓成墨馃嵌入墨模里。胡师傅把半成型的墨馃放到记者手中,记者试了一下,软软的有温度,和橡皮泥一样,但捏过之后,手上是干净的,并没有被沾黑。

  胡师傅一边手上工作不停,一边和我们闲聊。

  胡毓胜是清代制墨大家胡开文的第八代传人胡添柱的四房子孙。15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制墨,后来被汪春林聘请到厂里工作。

  “我们四房都是做墨的。一房长子是少爷,做老板;二房站柜台;三房给墨彩绘、描金;四房最苦,学制墨。” 胡师傅感叹说:“那时候基本上是很苦的人才学这个,一般条件好的都不会学。我也带过8个徒弟,跟着做了几年就不做了。现在45岁以下的,没有人在做这个了。”

  目前,胡师傅基本上从早上6点半开始上班,下午4点半到5点半下班,在他手中,普通的学生墨一天可以做100条。正常月工资在5000元左右,另外还有全勤奖、过节费、过年红包、保险等,在当地并不算低。“汪春林老跟我们开玩笑,砖工也好、木工也好,钢筋工也好,他们虽然工资高一点,有200多块一天,但一下雨没得做了。我们这个天天都有得做。”胡师傅说。

  “这个活一天到晚做个不停,从早上起来到中午,吃完中饭接着干。”胡师傅虽然也抱怨着累和苦,但对自己的手艺还是相当自豪,“这是纯手工,力道不到,墨条出不来。这道工序机器不能代替,因为机器里总有沙土会粘上去。这东西看着黑,但它其实很干净,比人还干净。因为它不能带一点沙,否则在研墨的时候就会损伤砚台。”

  滚墨收结的动作看似简单,却相当考验制墨师傅的功力。“这个很难,没有几年功夫做不起来,看上去好像变魔术一样很轻松、很容易,但其实都在用暗劲,才能把墨馃收起来。”胡师傅对我们说,“因为喜欢这个行业才会一直做下去。


美术报 聚焦 00011 机器不能代替的环节 2018-04-21 美术报2018-04-2100012 2 2018年04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