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名纸
捶纸——宋·米芾在《评纸帖》中多处提及捶纸,他认为始创于唐代。古代造纸有的打浆度较低,成纸紧密度较松,纸表面较粗糙,“捶打”是将纸涂以少许胶粘剂,摞成叠再用重石压后捶打,再分别晾干,可以成批加工,比砑光法效率高,纸紧密平滑并有一定抗水性。
硬黄纸——有厚、薄两种,都是原纸经过染黄、涂蜡、烫平等加工而成的加工纸。厚纸是将抄成、经榨水后的湿纸页双层揭起;薄纸是用单层原纸加工而成,成半透明状。
唐代制造硬黄纸的用途是摹临古字帖或佛经,可以防虫、耐磨、长久保藏。后人记载的蜡黄藏经笺、硬黄茧纸与转轮藏纸等应属于硬黄纸类。
写在硬黄纸上的字有些发亮,也不氤,且字黑如漆,这多半是因为经过染黄、涂蜡,硬黄纸面有了光泽,而蜡渗在纸里头,即便空气潮湿也不容易吸收水分。这种工艺的纸,墨渗不进去,不扩散,浮于表面,干了之后发亮得像漆。半透明的纸易于用来临摹,下面的字可以摹得很真实。
薛涛笺——薛涛是唐代的女诗人、书法家,擅加工制造精美笺纸,献酬贤杰。《天工开物》中称:“四川薛涛笺,以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制,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对于薛涛笺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薛涛只是把浣花溪原产的大幅原纸裁成小幅并染红色,以供写诗用;另一种认为薛涛是从制浆开始改进原纸制造。
彩笺、色笺——唐代其他各种彩笺、花笺与云笺等的制造方法有浸染法、拖染法、刷色法、撒压花瓣法、洒粘金箔粉与云母粉法等;还有一种在水面形成表面张力后洒以颜色,用生纸蒙水面吸色产生云状彩色纹,则每张花色图案各不相同。刷染,就是用染色刷在纸面刷过,过春节时的大红纸,一面红一面白的,就是用刷染技术做的。
斑石纹纸——台湾造纸与纸史学者陈大川认为:“杂色流沙纸与斑石纹纸,与后世墨流纸之制法相似;用笔将墨汁布于水面,图案随心所欲,用纸在水面拖过,墨纹透纸干后即成,如以诸色代墨,色中加胶,俾不易扩散,或益以云母粉,则得流沙,斑石纹纸矣。今日土耳其产斑石纹纸甚有名,乃中国唐时法也。”
云蓝纸——先将少量纸浆染成蓝色,在抄制白色纸时向刚离纸槽的帘床内的湿纸上倾入蓝色纸浆,并以手工轻荡使浆流动,从而形成波浪流云状的厚度均匀的纸页。
鱼子笺——在唐宋时期是文人偏爱的笺纸之一。北宋苏易简在《文房四谱·纸谱》中记载:“以细布先以面浆胶令劲挺,隐出其文者,谓之鱼子笺,又谓之罗笺。”
金银花笺——金花笺之名已见于唐代,是在五色笺纸面上再涂、印或洒上金银花纹。金花一般是在云母粉着黄后使用,而只有贵重的笺纸才会洒以真金银屑末,这类笺纸包括金凤纸、销金笺、洒金笺、金镂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