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时评

中国三代版画人的“坚持”

  在中国美术史里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一生都以中国版画的创作为己任。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在时代的潮流中救亡图存,反抗侵略,从学校走向社会。这些版画青年一开始便以创造为追求取代传统版画复制的目的,一方面“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让自己的作品更加丰满,另一方面“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让自己的创作别开生面,完成了中国版画从复制到创作的历史转型,也为中国的版画构建了自觉、自省、自强、自信的价值理念。这就是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新兴木刻运动”。

  第一代版画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分兵两路,一路偏师重庆,形成国统区版画;一路聚集于延安,兴起边区木刻运动。国统区版画立足社会与现实,深刻反映了面对强敌,抗战前方与后方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民众心态;边区的版画人因从海派文化的大都市到乡村文化的小山沟,面对陌生的文化生态背景和鲜明的意识形态语境,他们在艺术的价值观和语言的表现性上都面临着适应与再造的现实压力。成为由他们的困惑而发起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因,他们以民族、民间和民俗的探索形式语言之果,验证了他们自我改造,力争用新的文艺理念,改造老的语言范式,为新的表现意图寻找落地的可能。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让版画有了更大的思考空间,可以冷静探索本体的价值存在。

  中国现当代版画与版画人的进步和发展,也一直离不开问题与矛盾,不但外部条件的变化让版画不进则退,内部矛盾的沉疴也令其裹足难行。版画传统上再现的理念一直困扰着表现的努力,复制的宿命始终纠缠着创造的企图,版画在不断的自觉中,不断自省着主体的意识。现实中接触过版画的人远比想象中更多,尤其在当下,儿童与少儿版画、农民版画、工人版画、石油版画、铁路版画、军队版画等蔚为壮观,中国几乎是版画的大国了。但许多人接触过版画,却并不拥有版画,因为版画不同于其它艺术,不倾力无以至精专,不坚韧无以行久长。

  第一代版画人以主观的表现颠覆客观的再现,变复制的宿命为创造的新生,使技术的手段升华为艺术的追求,播种下新兴版画的种子。到了第二代版画人,他们则承前启后,披沙拣金,不但为中国版画构建了正规的教学体系,更拓宽了版画表现的空间,深化了木刻版画的表现个性,更倡导铜版、石版和丝网版,延展了版画语言的表现维度,将画家的人性与材质的物性之间的矛盾引申至更深刻的思辨场域。第二代版画人很多自身既是版画教育的开拓者,同时又是艺术创作的实践者和推动版画发展的引领者,所以才可能坚持新兴版画的创造精神,探索版画艺术的客观规律,理顺了中国现当代版画发展的逻辑关系。

  第三代版画人则与前辈有着完全不同的成长背景。自上世纪末,中国的历史舞台背景变复,节奏提速,当第三代版画人陆续站在了社会的聚光灯下时,自身既有学识匮乏的先天不足,又兼主张驳杂的后天失调,他们面对的版画,因内因外,矛盾重重且变数多多。面对所有问题,他们恰好也面对着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第三代版画人正是在前辈的呵护指导下,不再纠缠于表现的手段,而更在意审美的名实;不再纠缠于画种的局限,而更追求表现的个性;不在乎社会地位的高低和功名利禄的盛衰,只在乎创作的个性品质是否特立独行。第三代版画人明白只有坚持新兴版画对创造的追求,只有坚持对版画自身规律的尊重,只有坚持艺术更宏观的立场,以更客观的视角面对云诡波谲的纷繁变数,关注时代而不盲从迷信,贴近时代而拒绝江湖,深入时代而独立清醒,表现时代而客观冷静。

  值此桃花盛开的季节,江苏文投集团着眼国家文化自信的战略意图,倾力打造“桃花盛开”的文化品牌。中国第三代版画人借此集结,今天他们不再“综合”也不再“其他”,而是完整独特地把自己呈现给社会、呈现给大众,用作品对历史、对未来、对自己做一次认真的展现和梳理。这既是“桃花盛开”展览的目的,也是今后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开局之作,以此肯定努力,确定方向,果敢前行,为中国美术和中国版画进一步发展做出奉献。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


美术报 时评 00011 中国三代版画人的“坚持” 2018-05-26 7318655 2 2018年05月26日 星期六